莊子(南華經)
天地 |
06-12(外篇05) |
大雅講義 網址_ http://www.jackwts.tw/ |
大 道 普 傳 |
佛 光 普 照 |
|||||
研讀經典 法喜充滿 轉念頓悟 人間天堂 |
n1.1 1. 天地雖大,其化均也;萬物雖多,其治一也;人卒雖眾,其主君也。君原於德而成於天,故曰,玄 2. 夫子曰:「夫道,覆載萬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无為為之之謂天,无為言之之謂德,愛人利物之謂仁,不同同之之謂大,行不崖異之謂寬,有萬不同之謂富。故執德之謂紀,德成之謂立,循於道之謂備,不以物挫志之謂完。君子明於此十者,則韜乎其事心之大也,沛乎其為萬物逝也。若然者,藏金於山,藏珠於淵,不利貨財,不近貴富;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醜窮;不拘一世之利以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為己處顯。顯則明,萬物一府,死生同狀。」
[刳(ㄎㄨ,音枯);韜(ㄊㄠ,音掏);王(ㄨㄤˋ,音望)天下] 3. 夫子曰:「夫道,淵乎其居也,漻(註2)乎其清也。金石不得,無以鳴。故金石有聲,不考不鳴。萬物孰能定之!夫王德之人,素逝而恥通於事,立之本原而知通於神,故其德廣,其心之出,有物採之,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形窮生,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蕩蕩乎!忽然出,勃然動,而萬物從之乎!此謂王德之人。視乎冥冥,聽乎無聲。冥冥之中,獨見曉焉;無聲之中,獨聞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故其與萬物接也,至無而供其求,時騁而要其宿,大小,長短,修遠。」 [漻(ㄌㄧㄠˊ,音寮);騁(ㄔㄥˇ,音逞);]
4. 黃帝遊乎赤水之北,登乎崑崙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詬索之而不得。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黃帝曰:「異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詬(ㄍㄡˋ,音夠)] [象罔:《庄子》寓言中的人物。含无心、无形迹之意。王先谦集解引宣颖曰:似有象而實无,盖无心之謂。後用為典故。 2.不真切;模糊不清。 © 汉典] 5.
堯之師曰許由,許由之師曰齧缺,齧缺之師曰王倪,王倪之師曰被衣。堯問於許由曰:「齧缺可以配天乎?吾藉王倪以要之。」許由曰:「殆哉圾乎天下!齧缺之為人也,聰明睿知,給數以敏,其性過人,而又乃以人受天。彼審乎禁過,而不知過之所由生。與之配天乎?彼且乘人而無天,方且本身而異形,方且尊知而火馳,方且為緒使,方且為物絯,方且四顧而物應,方且應眾宜,方且與物化而未始有恆。夫何足以配天乎?雖然,有族,有祖,可以為眾父,而不可以為眾父父。治,亂之率也,北面之禍也,南面之賊也。」 [以要(ㄧㄠ,音腰);圾(ㄐㄧˊ,音吉);給數(ㄕㄨˋ,音術);絯(ㄍㄞ,音該);] 6. 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聖人!請祝聖人。」「使聖人壽。」堯曰:「辭。」「使聖人富。」堯曰:「辭。」「使聖人多男子 。」堯曰:「辭。」封人曰:「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獨不欲,何邪?」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故辭。」封人曰:「始也我以女為聖人邪,今然君子也。天生萬民,必授之職。多男子而授之職,則何懼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則何事之有!夫聖人鶉居而鷇食,鳥行而無彰;天下有道,則與物皆昌;天下無道,則修德就閒;千歲厭世,去而上僊;乘彼白雲,至於帝鄉;三患莫至,身常無殃。則何辱之有!」封人去之。堯隨之,曰:「請問。」封人曰:「退已。」 [觀乎華(ㄏㄨㄚˋ,音化);鶉(ㄔㄨㄣˊ,音純);鷇食(ㄎㄡˋ ㄙˋ,音叩 似);僊(ㄒㄧㄢ,音先);] 7. 堯治天下,伯成子高立為諸侯。堯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辭為諸侯而耕。禹往見之,則耕在野。禹趨就下風,立而問焉,曰:「昔堯治天下,吾子立為諸侯。堯授舜,舜授予,而吾子辭為諸侯而耕。敢問,其何故也?」子高曰:「昔堯治天下,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畏。今子賞罰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後世之亂,自此始矣。夫子闔行邪?无落吾事。」俋俋乎耕而不顧。 [闔(ㄏㄜˊ,音何);(一ˋ),音意;] 8.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謂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無間,謂之命;留動而生物,物成生理,謂之形;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於初。同乃虛,虛乃大。合喙鳴,喙鳴合,與天地為合。其合緡緡,若愚若昬,是謂玄德,同乎大順。 [喙(ㄏㄨㄟˋ,音慧);緡(ㄇㄧㄣˊ,音民);昬(ㄏㄨㄣ,音婚);] 9. 夫子問於老聃曰:「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辯者有言曰,『離堅白若縣㝢(註3)。』若是則可謂聖人乎?」老聃曰:「是胥易技係勞形怵心者也。執狸之狗成思,蝯狙之便自山林來。丘,予告若,而所不能聞與而所不能言。凡有首有趾无心无耳者眾,有形者與无形无狀而皆存者盡无。其動,止也;其死,生也;其廢,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謂入於天。」 [怵(ㄔㄨˋ,音觸);蝯(ㄩㄢˊ,音元);]
10.將閭葂(註4)見季徹曰:「魯君謂葂也曰:『請受教。』辭不獲命,既已告矣,未知中否,請嘗薦之。吾謂魯君曰:『必服恭儉,拔出公忠之屬而无阿私,民孰敢不輯!』」季徹局局然笑曰:「若夫子之言,於帝王之德,猶螳蜋之怒臂以當車軼,則不勝任矣。且若是,則其自為處危,其觀臺多物將往投迹者眾。」將閭葂覤覤然驚曰:「葂也,汒若於夫子之所言矣。雖然,願先生之言其風也。」季徹曰:「大聖之治天下也,搖蕩民心,使之成教易俗,舉滅其賊心而皆進其獨志,若性之自為,而民不知其所由然。若然者,豈況堯舜之教民,溟涬(註5)然弟之哉?欲同乎德而心居矣。」 [閭葂(ㄌㄩˊ ㄨㄢˇ,音驢 晚);中(ㄓㄨㄥˋ,音仲)否;无阿(ㄜ);軼(一ˋ,音益);覤(ㄒㄧˋ,音系);汒(ㄇㄤˊ,音忙);涬(ㄒㄧㄥˋ,音姓);弟(一ˊ) (為夷之說。夷,平等的意思);] 11.子貢南遊於楚,反於晉,過漢陰,見一丈人方將為圃畦,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子貢曰:「有械於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為圃者卬而視之曰:「奈何?」曰:「鑿木為機,後重前輕,挈水若抽,數如泆湯,其名為槔。」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子貢瞞然慙,俯而不對。有閒,為圃者曰:「子奚為者邪?」曰:「孔丘之徒也。」為圃者曰:「子非夫博學以擬聖,於于以蓋眾,獨弦哀歌以賣名聲於天下者乎?汝方將忘汝神氣,墮汝形骸,而庶幾乎!汝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無乏吾事!」子貢卑陬失色,頊頊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後愈。 [畦(ㄒㄧ,音西);搰(ㄏㄨˊ,音胡);卬(ㄧㄤˇ,音仰);數(ㄙㄨˋ,音素)如泆(一ˋ,音益)湯;槔(ㄍㄠ,音高);慙(ㄘㄢˊ,音慚);陬(ㄗㄡ,音鄒);頊(ㄒㄩˋ,音序);(ㄠˋ,音傲);] (11.1)其弟子曰:「向之人何為者邪?夫子何故見之變容失色,終日不自反邪?」曰:「始吾以為天下一人耳,不知復有夫人也,吾聞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者多,聖人之道。今徒不然。執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聖人之道也。託生與民並行而不知其所之,汒乎湻備哉!功利機巧,必忘夫人之心,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為。雖以天下譽之,得其所謂,謷然不顧;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謂,儻然不受。天下之非譽,無益損焉,是謂全德之人哉!我之謂風波之民。」反於魯,以告孔子。孔子曰:「彼假修渾沌氏之術者也;識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內,而不治其外。夫明白入素,无為復朴,體性抱神,以遊世俗之間者,汝將固驚邪?且渾沌氏之術,予與汝何足以識之哉!」 [湻(ㄔㄨㄣˊ,音純);謷(ㄠˊ,音敖);儻(ㄊㄤˇ,音躺);朴(ㄆㄨˊ,音樸);] 12.諄芒將東之大壑,適遇苑風於東海之濱。苑風曰:「子將奚之?」曰:「將之大壑。」曰:「奚為焉?」曰:「夫大壑之為物也,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吾將遊焉。」苑風曰:「夫子无意於橫目之民乎?願聞聖治。」諄芒曰:「聖治乎?官施而不失其宜,拔舉而不失其能,畢見其情事而行其所為行,言自為而天下化,手撓顧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謂聖治。」「願聞德人。」曰:「德人者,居无思,行無慮,不藏是非美惡。四海之內共利之之謂悅,共給之之為安;怊乎若嬰兒之失其母也,儻乎若行而失其道也。財用有餘,而不知其所自來,飲食取足,而不知其所從,此謂德人之容。」「願聞神人。」曰:「上神乘光,與形滅亡,此謂照曠。致命盡情,天地樂而萬事銷亡,萬物復情,此之謂混冥。」 [諄(ㄓㄨㄣ,章倫切);奚為(ㄨㄟˋ,音位);橫(ㄏㄥˋ,戸孟切,衡去聲)目;給(ㄐㄧˇ,音幾)之;怊(ㄔㄠ,音超);] 13.門無鬼與赤張滿稽觀於武王之師。赤張滿稽曰:「不及有虞氏乎!故離此患也。」門無鬼曰:「天下均治而有虞氏治之邪?其亂而後治之與?」赤張滿稽曰:「天下均治之為願,而何計以有虞氏為!有虞氏之藥瘍也,禿而施髢,病而求醫。孝子操藥以修慈父,其色燋然,聖人羞之。至德之世,不尚賢,不使能;上如標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為義,相愛而不知以為仁,實而不知以為忠,當而不知以為信,蠢動而相使,不以為賜。是故行而無迹,事而無傳。」 [瘍(ㄧㄤˊ,音揚);髢(ㄊㄧˋ,音替);燋(ㄐㄧㄠ,音嬌);] 14.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親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則世俗謂之不肖子;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則世俗謂之不肖臣。而未知此其必然邪?世俗之所謂然而然之,所謂善而善之,則不謂之道諛之人也。然則俗故嚴於親而尊於君邪?謂己道人,則勃然作色;謂己諛人,則怫然作色。而終身道人也,終身諛人也。合譬飾辭聚眾也,是終始本末不相罪坐。垂衣裳,設采色,動容貌,以媚一世,而不自謂道諛,與夫人之為徒,通是非,而不自謂眾人,愚之至也。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適者猶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則勞而不至,惑者勝也。而今也以天下惑,予雖有祈嚮,不可得也。不亦悲乎! [諛(ㄩˊ,音於);諂(ㄔㄢˇ,音產);] (14.1)大聲不入於里耳,折楊皇荂,則嗑然而笑。是故高言不止於眾人之心,至言不出,俗言勝也。以二垂踵惑,而所適不得矣。而今也以天下惑,予雖有祈嚮,其庸可得邪?知其不可得也而強之,又一惑也,故莫若釋之而不推。不推,誰其比憂!厲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視之,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 [荂(ㄏㄨㄚ,音花);嗑(ㄏㄜˊ,音何);汲(ㄐㄧˊ,音吉);] 15.百年之木,破為犧尊,青黃而文之,其斷在溝中。比犧尊於溝中之斷,則美惡有閒矣,其於失性一也。跖與曾史,行義有閒矣,然其失性均也。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亂目,使目不明;二曰五聲亂耳,使耳不聰;三曰五臭薰鼻,困惾中顙;四曰五味濁口,使口厲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飛揚。此五者,皆生之害也。而楊墨乃始離跂自以為得,非吾所謂得也。夫得者困,可以為得乎?則鳩鴞之在於籠也,亦可以為得矣。且夫趣舍聲色以柴其內,皮弁鷸冠,搢笏紳修以約其外,內支盈於柴柵,外重纆繳,睆睆然在纆繳之中而自以為得,則是罪人交臂歷指而虎豹在於囊檻,亦可以為得矣。 [美惡(ㄨˋ,音物)_好壞;臭(ㄒㄧㄡˋ,音秀);惾(ㄗㄨㄥ,音宗);顙(ㄙㄤˇ,音嗓);滑(ㄍㄨˇ,音谷)心;鳩鴞(ㄐㄧㄡ ㄒㄧㄠ,音糾 消);皮弁(ㄅㄧㄢˋ,音辨);鷸(ㄩˋ,音玉);搢笏(ㄐㄧㄣˋ ㄏㄨˋ,音近 戶);外重(ㄔㄨㄥˊ,音蟲);纆(ㄇㄜˋ,音莫);睆(ㄨㄢˇ,音晚);囊檻(ㄐㄧㄢˋ,音件);] . |
無凡不養聖 無聖凡不順 聖凡如意 福慧雙修 |
||||
參考: |
|
註1: |
或_ 故通於天者,道也。順於地者,德也。行於萬物者,義也;上治人者,事也. |
註2: |
漻_ 1. (ㄌㄧㄠˊ) (1) 水清而深。〈說文〉「漻,清深也。」〈廣韻〉「漻,水清也。」 〈莊子•天地〉「漻乎其清也。」 (2) 流,流通。〈呂氏春秋.古樂〉「決壅塞,鑿龍門,降通漻水以導河。」 (3)寂靜,寂寥。通寥。〈韓非子.主道〉「寂乎其無位而處,漻乎莫得其所。」 2. (ㄌㄧㄡˊ)(1)水清。同瀏。〈集韻〉「瀏,水清兒.或同翏.」 (2) 變化的樣子。〈莊子•知北遊〉「油然漻然,莫不入焉。」 釋文:「漻,音流.」 (資料來源:三民大辭典) |
註3: |
㝢:籀文宇字。 《12天地》9.縣㝢. 籀(ㄓㄡˋ) 1. 〔∼文〕古代的一種字體。中國春秋戰國時流行於秦國,今存石鼓文是其代表。亦稱“大篆”。 |
|
◎ 石鼓文 shígǔwén
(資料來源:漢典) (475—221 B.C.)] 石鼓上刻的銘文,也指這種銘文所用的字體。石鼓是戰國時秦國留存下來的文物,略象鼓,共有十個,上面刻有四言詩銘文,唐代初年在今陝西鳳翔縣發現,現存北京。 |
|
石鼓文:東周 初 秦國 刻石文字。在十塊鼓形石上,用籀文分刻十首四言韻文,記述 秦國 |
註4: |
葂_〈集韻〉武遠切音晚,人名. 〈莊子•天地篇〉蔣閭葂見季徹. (康熙字典) |
註5: |
1.天地未形成前,自然之氣混混沌沌的樣子。 漢 張衡 《靈憲》:“太素之前,幽清玄浄,寂寞冥默,不可為象。厥中惟靈,厥外惟無,如是者永久焉,斯謂溟涬。” 5.尊敬推崇。 《莊子·天地》:“若然者,豈兄 堯 舜 之教民,溟涬然弟之哉?” 郭象 注:“溟涬,甚貴之謂也。不肯多謝
堯 舜 而推之為兄也。” 宋 范成大 《假十二峰》詩:“何以假為非確論,直疑溟涬弟 高唐 。”(百度百科) |
1.
人當隨遇而安,處處均為最佳道場,化一切阻緣為道緣。 2.
宇宙萬物的根源在於「無」,化成萬物則始於「一」,「一」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