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西漢、三國形勢圖

大雅講義 網_ http://www.jackwts.tw/

文選13-16    (n1.3)

大 道 普 傳

首頁

佛 光 普 照

 

中國哲學約源於春秋時代,政治混亂.戰國時代242年間被滅的國家有51國,在這個春秋戰國時代最主要的是要解決人的問題,子曰:「仁者人也」.每部學說或經典都有它的時代背景,「仁者人也」,所以儒家關懷人,關懷人生.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 

一、《尚書˙禹貢》九州13-16-08

另據《御批歷代通鑑輯覽·卷一》得知:顓頊髙陽氏(西元前2514-2437年)創制九州(兗冀青徐豫荊揚雍梁),而大禹治水8年(西元前2286-2278),始冀州,次兗、青、徐、揚、荊、豫、梁與雍,由海拔低處往高處疏通。

 

二、(夏代疆域圖) 13-16-07

 

三、

1. 「河洛」、「華夏」、「四夷」、「中原」

 

 

 

 

(1)「河洛」

中國,在夏商周三朝指洛陽地區,以至於「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大禹以高山和洛陽一帶作為地理和行政中心,將東亞大陸劃成九塊,號稱赤縣神州(即後來的漢族地區)。《禹貢》九州,豫州居中。洛陽位於中原的中部,洛陽於是同中國常常可以互換。洛陽作為周朝國都的中心區域,是從周成王時周公召公營建雒邑以後開始的。而在周武王時,周朝國家在東部地區建立其政治中心的意圖已經形成了。何尊: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余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以洛邑(今洛陽)為地理核心的伊洛地區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天下之中」。故「河洛」之詞來源於地理位置「居天下之中」的「九州腹地」──洛陽。古河洛地區以洛陽盆地為中心,西至潼關華陰,東至滎陽開封,南至汝、穎之間,北跨黃河至晉南、濟源一帶,地理範圍是北緯34°35°、東經110°114°之間的地區,境內西為秦嶺關中平原,連西域,東為豫東大平原,接齊魯,南為外方山、伏牛山,達江淮,北為黃河天險,通幽燕。西晉左思在《蜀都賦》中這樣描述洛陽「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為王者之里」。

(2)「華夏」:

中國中心主義是中國歷代王朝對外關係的核心。在古代至近代典籍中出現的詞如「中國」「中華」「中土」「四海」「四夷」也屬於某種意義上的中國中心主義。中原人聚居的區域為世界中央,而華夏之外的民族被稱為「化外之民」或者「蠻夷」(史稱「四夷」,即東夷南蠻西戎北狄)。

(3)「中原」

中原是漢族傳統地域概念,是指以中國河南省為核心延及黃河中下游的廣大地區,這一地區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又名河洛中土中州,後被視為天下中心。在中國古代的地緣思想中,起源於中原的華夏文明是世界的中心,而華夏文化之外的人群被稱為「化外之民」或者「四夷」。古人常將「中國」、「中土」、「中州」用作中原的同義語。

中原又稱中土、中州、華夏,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

廣義上講,中原指的是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具體來講指包括河南省大部分地區以及河南鄰近的安徽北部、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陝西省東部及山東省西部各一部分在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

河洛(黃河與洛水的並稱)

河洛,指黃河與洛水兩水之間的地區,以洛陽盆地為中心, 西至潼關、華陰,東至滎陽,南至汝潁,北跨黃河而至晉南、濟源一帶地區。 

河洛地區的核心區域,是洛陽所在的洛陽平原(或稱伊洛平原)。洛陽平原,由洛河、伊河(洛河支流)下游沖積而成,主要包括洛陽市區,也涉及鞏義、宜陽、新安等縣(市)一部分,古代所稱中國”“天下之中”“中土”“土中

 

 2.(商代疆域圖) 13-16-00

 

四、(春秋後期形勢圖) 13-16-01

1.楚國約為今之湖南湖北

 

五、(戰國七雄疆域圖) 13-16-03

.

 

 

六、西漢早期地圖

209年,秦末,由於政令愈發嚴苛,而最終爆發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的事件,先秦六國諸侯舊貴族也藉此時機紛紛復國。

207年四月,楚國貴族後代項羽在鉅鹿之戰消滅秦軍主力,而劉邦則入關推翻秦廷。

 

七、東漢地圖

 

八、(三國形勢圖) 13-16-05

三國時期開始的時間,狹義是220年曹丕逼漢獻帝禪讓,建國曹魏,使東漢滅亡開始。

 

 

 

九、(五胡亂華) 13-16-08

       五胡亂華,是指中國西晉時期境內各個內遷民族趁晉政權在八王之亂期間衰弱之際,割據漢地北部建立多個政權,與退守漢地南部的晉政權形成對峙之勢。 「五胡」指匈奴、鮮卑、、羌、五個胡人的游牧部落聯盟。百餘年間,這些內徙的草原各族及漢族在漢地華北地區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政權,其中存在時間較長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有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破壞了中原的政權和經濟架構,也使漠北游牧民族漢地漢族產生文化經濟交往。由於漢族人口從黃河流域大規模遷移至漢地南部的長江珠江流域史稱衣冠南渡,進一步促進了南北方經濟平衡。(由於西晉王朝覆亡,黃河流域被少數民族佔領,大批居民南遷,)
匈奴、羯等族軍隊所到之處,屠城掠地千里(如《晉陽秋》殘本所稱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殺百姓數十萬,諸晉史中也有大量屠殺記錄,屠殺在數個州開展,石勒其侄石虎更加殘暴。  (維基百科)

       五胡亂華時期主要是指從304年開始至439,共歷時135年,胡人統治了中原地區達百年之久,這是一場民族災難,在這場災難中,整個中華民族幾乎面臨亡國亡種,堪稱為最黑暗的時期。這個時期經濟倒退,人口銳減。 (其它網路)

 

十、(西晉疆域圖)

 

 

十一、(東晉疆域圖)

 

 

十二、13-16-06 (現代中國地圖)

 

.(以上網路圖片)

 

 

十三、 戰國時期,七個大國的位置在現在的哪些省份?  (搜狐平台網路資料)

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了這七個國家外,還有大大小小好多諸侯國,但實力不濟而已。最終,隨著秦國的崛起,一統六國。那麼,戰國時期,七個大國的位置在現在的哪些省份?

公元前260年的秦國版圖(紅色部分)(維基百科)

1. 秦國

秦國是周朝時在中國西北地方建立的諸侯國,春秋時期,一般把它看作西戎。周王室東遷之後,秦人逐步東進,歷經若干代人的努力,不僅征服了關中,並且開始擴張。秦國的地盤,核心地區就是西北的陝西地區,還有部分土地在甘肅和四川,都城設在現今的陝西咸陽。

2. 楚國

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楚國還有一個名字荊楚。經過幾百年發展,楚國地盤廣大,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陝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

3. 齊國

齊國分為了兩個時代,第一個時代的開國國君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薑子牙,薑子牙由於輔佐周天子立大功,被封為諸侯國。後來,姜齊為田齊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齊國疆域按現在的地理位置在山東地區,以及河北和山西的部分地區,都城在今山東淄博。

4. 燕國

周武王滅商後,封姬奭于燕地,也就是現在的北京房山琉璃河鎮東北董家林古城。燕國強大的時候,地盤也不小。主要包括冀北、今北京地區和遼寧西部的大淩河流域。

5. 趙國

三家分晉後,初都晉陽(今太原西南),後遷中牟(今鶴壁西),再遷邯鄲(今邯鄲)。極盛時期版圖跨越了河北、山西、陝西、內蒙四個省區以及河南、山東兩省的部分地區。

6. 魏國

魏氏的先祖是畢公高的後代畢萬,不過畢國被滅,畢萬正是畢公高的後代,他在春秋初期投奔晉獻公,受到重用。晉國晉獻公命畢萬滅姬姓魏國,並把魏地(今山西芮城縣一帶)封給畢萬。三家分晉後,魏國誕生了。魏國領土曾先後包括今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陝西東部、河北南部、江蘇北部。

7.韓國

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大夫滅智伯荀瑤,瓜分了晉地。韓國建立,建都于陽翟(今河南禹州)。後來又遷到了新鄭。韓國國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