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3天佛院遊記-第十三回 |
大雅講義 網址_ http://www.jackwts.tw/ |
大 道 普 傳 |
佛 光 普 照 |
|||
研讀經典 法喜充滿 轉念頓悟 人間天堂 |
第十三回 紫衣原來八德化 陽炁圓滿結蓮花
靈山不遠回首登 隱蔽掃盡自明明 濟塵之心無執住 顛倒萬緣獨清清 吾乃 天然爾師 光明磊落 逍遙古佛 今奉 天旨 再臨東土 續演金篇 步入佛壇 恭參 座 提機批言 孔孟聖道 性理真傳 三寶心法 白陽揚宣 祖師鴻慈 大同皆歡 末法運際 人心痴頑 崇拜迷信 真理失傳 以訛引訛 道盤混亂 爾執天命 伊鎖門圈 修子雖誠 慧眼未圓 受考受煎 實是可憐 但望本書 早日著全 頒佈人寰 以助開玄 並扶道盤 咳咳 天道玄奧代代傳 真理不離良心圓 三皇五帝秉此妙 安治人世得正端 文武周公道一貫 孔孟集成率性丹 世尊法輪大藏滿 拈花微笑不可言 二八祖師西方全 菩提初祖東土還 無字真經誰人覺 慧可印心在一安 本無一物慧能訣 勤以拂拭神秀宣 即心是佛稱大乘 豈可獨善作羅漢 性尊法界太虛穿 無所不在寸土觀 不識自心學萬法 一弗是處尋玄關 玄關本是祖竅處 一指大覺出迷凡 自古大道有費隱 四難要破靠佛緣 如今大開普度天 道降火宅人人歡 末法儒宗來應運 平收萬教人道全 性理玄妙明師指 率性為道良覺寬 三綱五常八正守 十惡皆棄學聖賢 各教真理本一圓 莫可分別互諍干 爾我合同慶相會 共同努力助天盤 處處開荒把理化 挽救既倒正人寰 十八明師天命在 維護正法整天盤 哈哈 無極者,理也,神也。太極者,氣也,數也。理、神,經也。氣、數,緯也。經者常而不變,緯者變而有常。常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無為而成。變者有名可稱,有跡可尋,往來代謝,此兩者同塞乎宇宙,同貫乎萬類,同在不睹不聞之地,無聲無臭之天,而有可道可名,不可道不可名之分。 可道可名者,人稟之為氣質之性,氣數之命,窮通壽夭,智愚賢否,萬有不齊之性命也。 不可道不可名者,人稟之為本然之性,天賦之命,堯舜與我同焉者也。本然之性即 維皇降衷之性,人生而靜之性,性善之性,道心之謂也。 氣質之性,乃杞柳之性,湍水之性,性惡之性,可以為善之性,可以為不善之性,人心之謂也。 此兩者一顯一微。顯而易知,流而為慾,故危殆不安。微則難知,返之為理,故微渺難見,惟狂克念,理勝慾也。狂可為聖,惟聖罔念,慾勝理也。聖可為狂,聖狂之分,人禽之判,人鬼夢覺,幾希之傾,一念之間,理微道大,小人忽之,君子謹焉。 無極而太極,是為天命之謂性,先天變後天,自天而人,即河圖之順行相生,乃原其始之所自來也。太極還無極,是為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後天返先天,超凡人聖,即洛書之逆行相剋,乃要其終之所由歸也。 神有理氣之分,理中之神,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無為而成,常而不變,妙合萬物而言者也,無對待,無配偶,一也,獨也、單也,丹也,禪也,聖胎也。 氣中之神,來而伸則為神,往而屈則為鬼。神者,升也,陽也。鬼者,降也,陰也,有對待,有配偶,往來循環。分之則有萬殊,合之原來一氣。 理中之神,元神也;氣中之神,識神也。元神先天也,持之則日進於高明;識神後天也,縱之則日流乎污下。兩者雜於方寸,惟知者能識之,今借著書聖緣,略闡性理之一斑,以資修子自悟也! 哈哈 現著書時辰已屆,吾不多言,悟緣靜心,有勞鎮殿將軍護壇,吾等起程……。 蓮台應聲破空而去,轉眼已飛越「紫陽」、「和陽」二關,再經過「九陽關震陽殿」,來至一殿上緩緩落下。於是師徒二人安步前行,傾刻殿前已到,望之壯觀華麗,與「震陽殿」同一格式,正面高懸一匾,書曰: 「紫陽殿」三大字,字體蒼勁,金光閃爍,左右有對聯,書曰: 紫衣原來八德化 陽炁圓滿結蓮花 悟緣正在觀覽之際,殿內迎出五、六位吏員,鐘鼓之聲齊鳴, 師尊與吏員相互見禮,悟緣亦參禮畢。 吏員:殿主有請貴師徒移玉入內。 師尊:煩請諸位領路……。 於是數人穿殿而入,只見滿庭奇花異草,鳥鳴禪音,真是令人心曠神怡,不遠之處, 天任祖師已在階前迎候。 祖師: 古佛師徒聯袂聖駕光臨,有失遠迎,還請多多恕罪。 師尊: 祖師何出此言?公忙冒擾已是歉意良多,吾師徒奉命而來,還要請 祖師多多賜予方便指教。 祖師:不敢!不敢!貴師徒身頂天命,足踏諸界,不辭千辛萬苦,採證著書,用正人心而化劫災,以整道盤,此乃諸天所欽,理當如此也……。 悟緣:弟子叩見 祖師,恭請聖安! 祖師:免禮!免禮!快快請起,吾等先進閣內再敘……。 於是三人步入內閣,位分賓主,言談之間,已有仙吏奉上仙茗果品,茶色碧綠,異香撲鼻,果品皆不類凡間所見,令人垂涎欲滴……。 祖師:兩位遠道辛苦,請隨意取用茶果。 師尊:多謝 祖師費神,今夜前來叨擾,還請 祖師鴻慈,將貴殿所司略為介紹,以資錄載遊書。 祖師:原靈經歷各關口之對證、教育而來至本殿,可說已是將達爐火純青之境。然則欲修天道,必先修人道,人道圓而天道可成,此為千古不易之定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者,人倫所必俱,立身處世之根本也。 世上修子之功程,無論用什麼方法入手,皆不離此八德。八德遵行,臻於至善,即是功德圓滿之時。例如:岳武穆以大忠、舜以大孝、關雲長以大義之人格道德,圓滿完整之發揮,而流芳萬古,受後世代代景仰,引為典範。本殿之專司即是在「八德審明」,以便原靈至「九陽殿」,接受仙才改註,而至適合之洞天淨土安位也。 悟緣:敢問 祖師,八德者在世上雖是老生常談,但要八德皆備皆圓,亦非易事,如此說來應要如何修之方可? 祖師:一德達於至善之境,則其餘諸德亦隨之而完美也。蓋以一德為主,而以其餘諸德為輔,相輔相成,不可或缺,此理明否? 悟緣:感謝 祖師開示,弟子明白了!八德是互相為用者,是故古代君王求忠臣於孝悌之家;不信不義不廉之徒大都是無恥之流! 弟子尚有一疑點,再請
祖師釋疑。 祖師:悟緣別客氣,有問題請提出來! 悟緣:佛家常言「萬德莊嚴」,而貴殿只在審明八德,那麼是否其餘諸德都不重要? 祖師:悟緣腦筋鑽入牛角尖矣!爾與大部分世人一樣,又只在文字上打轉,而未深入問題之核心。 八德也好,萬德也好,皆是理之化象。自性俱足一切,又那只在八德、萬德而己,所有德行之表現,皆應是良知、良能之本性顯露,才為重要。 若是為了博得忠臣、孝子之美名,而盡忠、盡孝,雖然並沒有錯誤,但並非發於良心自性,而係後天之教育所致,故還不能達到至善之境界。明否? 悟緣:感謝 祖師不憚其煩再加開示,弟子更加明白了,原來八德、萬德雖是名目不同,其實是同一道理,沒有做作,毫不勉強,是自自然然之天真獨露! 祖師:哈哈!對極了,孺子可教也!悟緣悟力極高,不愧是明師之高徒! 師尊: 祖師過獎了,還要請教 祖師,貴殿除了審明八德之外,是否尚有其他可資記遊之處? 祖師:在本殿所轄,尚有褒忠閣、愷悌樓、孝親樓、迎信軒、明禮閣、大義閣、清廉軒、知恥樓等八大建築,專候原靈休憩之用,等候導引至「九陽殿」仙才改註。 師尊:還請 祖師方便准許吾倆前往參訪! 祖師:甚好!命導引仙吏隨行……。 言畢,見一俊秀吏員候在閣外, 師尊與悟緣拜別 祖師,隨導引仙吏往右前行,沿途景緻超塵脫俗,令人心曠神恰,正欣賞間已來至一花園門前,此花園極為遼闊,從門口內望只見花木扶疏,亭台樓閣錯落有緻,鳥語啾啾,仙樂飄飄,人間之花園與之相比,真是不可同境而語。門前牌樓上高書曰: 「八德園」三大字,兩旁尚有對聯,書曰: 奇花異卉鳥語奏妙音 八德光明道心現莊嚴 仙吏:請二位隨下官入園……。 正說話之間,園內走出八位吏員,見 師尊等人駕臨立即下拜……。 仙官:參見 古佛師徒,方才接到 祖師通知,接駕來遲,望請諒宥! 師尊:諸位仙吏不用如此多禮!悟緣,快快過來見禮! 悟緣:拜見諸位仙吏!弟子隨師參訪至此,盼請多多指教。 仙官:悟緣不用客氣,吾等竭盡全力就是。現在請隨吾等入園……。 一行人進入園內,眼界為之一開,園中通道晶瑩白石鋪地,碧草如茵,各色花卉爭奇鬥艷,不覺之間已來到「孝親樓」,該樓職司吏員前導,其餘吏員拜別 古佛。 仙官:吾等先回任所暫行告退,待會兒再見! 師尊:各位請自方便! 悟緣:「孝」居八德之首,請問仙官,孝之意義! 仙官:古云:百行孝為先。孔門謂父母之恩,昊天罔極。佛門以孝為戒,謂父母教養之恩,高過山岳,深逾大海,佛說父母有十種重恩。各教聖人,同一提倡,倘忤逆不孝,違負重恩,人格大虧,云何修道?古人簞食瓢飲之恩,皆思報答,況父母山高海深之大恩,能不報乎?報答之道,惟孝。 服勞奉養者小孝也。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揚名聲顯父母者大孝也,勸親修道令出輪迴,大孝中之大孝也。 又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孝乃個人、家庭、社會、國家道德之本,民族生存,藉此原動力而得以延續,重孝道之人,必能己立立人,忠愛國家,亦必能為國家民族盡大孝。 又孝者,效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窮究人之本源,無極一炁所衍化,所謂一本散萬殊者也。靈性之本體,大道即是,自然即是, 明明上帝萬靈真宰即是,如何事之以孝?曰:效天之慈悲、公正、好生、自然、無為而無所不為。 悟緣:妙理!妙理!感謝仙官詳細解說,猶如醍醐灌頂,令弟子茅塞頓開。 師尊:多謝仙官演此妙義,吾等欲再往別處續訪,就此告別! 仙官:奉送 古佛師徒……。 於是導引仙吏又引二人來至愷悌樓,執事仙官帶眾人參觀之後,眾人在接待大廳坐下……。 師尊:仙官職司愷悌樓,對於「悌」之意義定是知之甚詳,敢請略作說明,以資記載遊書。 仙官: 古佛有命豈敢不從,現在就不揣淺陋,做一簡單之敘述: 悌者,兄友弟恭,手足和樂之謂。融四歲,能讓梨,此者天性之自然流露露也。同胞兄弟因緣聚合,同根所生,榮辱與共,休戚相關。敦睦情誼,互助互愛,乃天經地義之理。至於爭執名利,互演是非,終至兄弟鬩牆,水火不相容者,人性天良之泯滅也。 古人有云:「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此悌義之擴大發揚,何等寬宏之心胸?今世之人常言國人為「同胞」,亦是此義之再闡註。芸芸眾生,同秉理氣而成象,形雖有異,其本無殊,世人妄起分別對待之心,故而人與人之間,爭紛不止,擾擾攘攘莫知所終。 孔子之大同世界理想,耶穌之博愛,白陽弟子之合同,皆是在教示世人,放開心眼,與萬物同體,天真流露會心友愛也。 師尊:多謝仙官解此意義!吾等再往「褒忠閣」參觀,就此告別……。 於是眾人步出愷悌樓,穿過一處迴廊,來至褒忠閣,執事仙官出迎,延入閣內在一處圓窗之旁,分賓主坐定。 悟緣:敬請仙官開示「忠」之意義,以資登錄遊書。 仙官:中心為忠。忠者,盡其中正之心也。喜怒哀樂之未發時之心也。君權時代為臣者,君有過則犯顏直諫,是為忠直之臣,國有難則誓死不辭,是為忠節之臣。此二者,無非保全民生,顧全國體,而不計個人之利害毀譽。 人必忠於國,忠於家,忠於朋友,忠於一切事務,而後可以謂之人也。再觀草木之類,忠於四時,禽獸之屬,忠於卵育。天地之大,忠於氣候。日月之明,忠於晝夜。 夫唯人心之奸巧詭詐,交友處世,待人接物,常不能盡其忠心。嗚呼!人思非天地日月所可比,而何草木禽獸之不如也! 人秉天地之正氣,言語舉動,可不以忠為首務乎?一人盡忠,千萬人盡忠,眾志成城,牢不可破,心本實心,腳踏實地,有何事業之不可成也?況忠之一字,乃天地之剛氣,無堅不破,無物可當,以之治心而心正,以之治家而家齊,以之治國而國固矣! 悟緣:多承仙官指教,時間所限無法久留,就此拜別! 仙官:奉送 古佛與悟緣修士……。 師尊與悟緣隨導引仙吏步出褒忠閣,經一曲徑、蓮池,迎信軒已然在望,仙官候在道旁,以禮相待,眾人入軒,耳聞水聲淙淙,花香陣陣,景緻幽雅至極,軒內佈置格調高雅,遠處數位原靈正在奕棋,亦有正在吟詩唱和者,狀至愉快……。 師尊:敢請仙官一述「信」之意義,以便登錄遊記之中,而明世人也。 仙官:遵命! 人言為信,大道無形,天地無言,真理道義,必賴人宣。人之言語,必需真實,不可稍有虛偽也。虛偽者,言不顧行,行不顧言,親友不相倚託,鄰里不相恭敬,虛言詐語,無人聽從也。天地之道不外一信,日以出落有信,循環不息,故人皆以為則。月以信生信死(註1),朔望有常,故人皆以為準。列星有信,運行無差。時序有信,代謝不亂。故聖人取之以為政,人能法天地之信以為信,則無愧於三才矣。 呂氏曰:「受欺之害,身害也。欺人之害,心害也。哀莫大於心死,而身死次之。」呂氏之言,蓋謂人而無信,即為心死,其害比身死為大也。是以季布一諾千金,侯贏一言為重,皆不敢失信於人,致取欺心之害。此無他,心即天地,有負於心,即有負於天地。人欲全性以全天,可不信字加諸意乎? 師尊:多謝仙官闡此妙理!吾師徒倆欲再往「明禮閣」一訪,就此告別! 仙宮:既然如此不敢挽留,在此奉送……。 導引仙吏領 師尊與悟緣步出軒外,逕往「明禮閣」而去,步不數武,已然在望,執事仙官迎在閣前。 師尊:有勞仙官久候,前來打擾,尚請多多賜教! 仙官:不敢!不敢!各位請入內小憩,吾就以「禮」字為題,略述幾言,亦算是為遊記稍盡棉力! 禮者,理也。聖人承天命而制之者也。用以表示恭敬之儀容,又表示尊敬之動作。乃天理之節文,人事之儀則也。 所謂節文者,譬如為人之子,應盡其孝之義務,此即天理。晨昏定省,冬溫夏涼,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此即節文。乃為人子之禮也。 禮者無所不包,男女有別,長幼有序,作事有規,淫亂不犯,此皆莊嚴、中正之禮儀也。然國之四維,以禮居先,無禮儀則上下亂。故聖人制禮,所以齊民。君子守禮,所以保身。運於作事接物,常存誠敬之心,以正為在禮者,禮之不可易,乃是正人身之法則也。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四非者罪也,四正者罡也,願世上修子,其共識之。 師尊:仙官所言,簡明中的,多謝金玉之言,添增遊記書篇,吾等還要往「大義閣」繼訪,即此告別! 悟緣:弟子拜別仙官! 仙官:奉送貴師徒……。 一行三人走出「明禮閣」,從閣前道路走過一座小橋,左轉不遠即是「大義閣」,閣門開敞,執事仙官趨出迎接,眾人在閣內流攬一週,佈置雅潔幽靜,原靈在閣內外隨興活動,逍遙自在。 悟緣:今夜奉旨隨師前來貴閣,叨擾之處盼請海涵,懇請仙官,解釋「義」字之實義,以登載遊記! 仙官:義者,宜也。即指人無有私慾,行事正當而合宜之謂也。孟子云:「夫義,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故君子處貧困之中,不失大義,而能修身修心,不為物慾所蔽。又逢發達之時,亦不敢奢華浪費,或行敗德背道之事。 義方之義,原出於天。故大義可以參天,大義者,捨身不顧,如關夫子之為義殺身,至公無私。若周公之大義滅親是也。故孟子曰:「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此大義之所以難能也。 語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此道者,義也。不義之財寧死勿取。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是以君子有見義凜然以赴之氣慨,善盡所擔之天職。古有義馬之賦,今有義犬之文,走獸尚能死義,人豈不可為之乎? 師尊:多蒙仙官解此義理,時間無多,吾等尚要至「清廉軒」,不克久留,就此告別。 仙宮:不敢多留,恭送 古佛師徒……。 眾人步出閣門,不遠之處即是「清廉軒」,執事仙官迎入軒內,略作簡報, 師尊請仙官解釋「廉」之實義。 仙官: 古佛有命,敢不遵從?下官守疏學淺,還請指正! 「廉」字有二義,售物價錢便宜曰廉價;心無貪求,非義不取曰廉潔。是故廉為祟儉之本,儉足以養廉也。不廉則奢,而儉德從此失焉。廉為立節之本,不廉則貪,而節操從此喪焉。廉為正心之由,不廉則亂,而心術從此壞焉。廉為公德之根,不廉則私,而公德從此破焉。 楊震守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之戒,伊尹慎一介之取,皆廉潔之心有以致知。故人之存心,不可不以廉為本,人之做事,不可不以廉為根本。 廉者,人性本善之操守,時際淑世,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守廉尚公者,百無一焉。修道之士,妄念不起,心無貪著,修身養廉,推行天下,皆以廉相向,則天下安,國家治矣。 師尊:多謝仙官之解釋廉義,吾等還要往知恥樓參訪。無法久待,只好告辭了。 仙官:恭送 古佛與悟緣……。 師尊、悟緣與導引仙吏三人,告別仙官之後,逕往知恥樓而來,不一刻已至樓前,執事仙官迎入……。 師尊:時間已然無多,不用客套,請仙官就「恥」字作一闡解,以明修子! 仙官:恥者,羞慚之事也,別是非之心也。違背社會禮教國家法律之行為者,恥也,過也。子曰:「知過必改,善莫大焉」。又曰:「知恥近乎勇」。恥者,人之所以有別於禽獸者。恥者,人類文明之象徵。恥者,所以維繫社會安定之力量也。 恥者,即自省身心過失,而生愧悔改善之心,即或無過,亦當於聖道生大慚愧心,若於戒律未能完全淨持,於六度未能圓修,於三惑未能斷盡,於自心性未能明見。於世善五倫八德未能實踐,深生慚愧,引以為恥,不忘於念也。 知恥則生覺,失恥則入迷,佛者覺也,修道證佛,以恥入手,恥者三省之原因,改過之動力,清濁分班皆視修子有否知恥之心。不恥同流合污,則與天地合,在塵不染,蓮花何以出污泥而不染?蓋蓮花能入污泥出清香者無他,此恥之功也。 師尊:感謝仙官解此妙意,時辰已屆,吾等需得回返,就此告別,請仙吏回稟祖師,並代致深深謝意! 仙官、仙吏:恭送 古佛與悟緣修士! 師尊:悟緣上蓮台!閉眼!起……。 佛壇已到!悟緣靈體皈原! 有勞鎮殿將軍護壇! 吾回! |
無凡不養聖 無聖凡不順 聖凡如意 福慧雙修 |
||
參考: |
|
註1: |
《鶡冠子》[戰國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泰鴻》_天也者,神明之所根也,醇化四時,陶埏無形,刻鏤未萌,離文將然者也,地者,承天之演備載以寧者也。吾將告汝神明之極,天地人事三者復一也,立置臣義,所謂四則,散以八風,揆以六合,事以四時,寫以八極,照以三光,牧以刑德,調以五音,正以六律,分以度數,表以五色,改以二氣,致以南北,齊以晦望,受以明歷,日信出信入,南北有極,度之稽也,月信死信生,進退有常,數之稽也,列星不亂其行,代而不干,位之稽也,天明三以定一,則萬物莫不至矣。 (Source: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