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證釋
歸妹卦 |
☳☱震上兌下 |
16-54 |
大雅講義 網址_ http://www.jackwts.tw/ |
大 道 普 傳 |
佛 光 普 照 |
||||
研讀經典 法喜充滿 轉念頓悟 人間天堂 |
壹.、 總釋象例 一.
宣聖講義( 1. 歸妹與漸往來。皆三陰三陽卦。陰陽均勻。而漸以艮下于巽為交和。歸妹則震在兌上成背戾。此二卦之異也。歸妹以震長男兌少女。合為一卦。而情志懸殊。陽升而陰降。行止不同。兌在內為柔得勢。乃為全卦主。剛以不得柔之順承。反而遂成其志。故曰歸妹。取長兄遣嫁其妹為喻。非限于嫁妹也。凡類此者。亦皆象之。為剛在外。而柔得時。上下相違。而不得各行其是。在柔為有所歸。在剛為无所得。此譬以兄嫁弱妹。徒勞而不為功。以動于憐愛之情。推于孝友之義。則雖有( (1.1)而何以歸妹為女之終。未濟為男之窮。男女之分。以何判之。則以歸妹柔為主。兌為少女。女歸其夫。女子之道已終。而其為歸。猶自始也。是女之終者非終。終而又始。生育之德。正自終後見之。然歸妹非娶婦也。但就女言為終。以先天純陰之坤。至此終也。坤之德未交于乾。則天地否塞而不通。如女子未嫁。不得其男。則女子之職不盡。女子之德不明。此歸妹以震與兌違行。而成女之終也。未濟則以坎男也。陽在內而與陰不孚。水在下而與火背行。故為陽之窮。乾之盡也。乾不得坤。亦无以生化。純陽之氣乃終。生化之功以絕。然終則有始。天行也。窮則變。變則通。故未濟之終。仍返于乾。是又一易矣。( 2. 歸妹中互既濟。而中爻六三九四。卻同否與未濟。以人道重中爻。則歸妹不及漸。漸能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是周易之序。歸妹由漸變來。亦即進之窮也。六二為坤正位。九五為乾正位。此漸為女歸吉。以其孚于家人也。歸妹則與之反。九二六五。互失其正。遂與睽同。睽違之象。睽則不睦。此歸妹不得正其行也。行之不正。即家之不齊。故漸占吉。而歸妹占凶。不過彖辭稱征凶。謂征則與歸義悖。然以兌主內。而无所合。則歸亦无吉。此彖稱无攸利。言既背中正之道。而戾于交和之情。則行止皆无所利矣。漸稱利貞。有艮止在內也。歸妹不得其止。故无利。亦以其非性情之正。女子既長。自宜遣嫁。而婚姻之事。非可苟者。必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禮儀具備。親迎有期。始孚于( (2.1)貞者正也。守也。守于正。而後行于中。先失所守。將何以行。此歸妹為女之窮。實即女歸之變也。時位不宜。欲循正道而不可得。柔悅以主內。剛動以持外。一弛一躁。忽疾忽徐。而不得其和。如男女之異其情志。此天地否塞。而生化不見。推人之事。亦无所為。故女之窮。即人道之乖。人生即違于正。將安用乎。兩情不得協和。徒求遣送。此情義之將絕。而失于孝友之性。倫常之反經。而近于睽乖之所為。故自其上下正位。與其中爻證之。已見其无所利。強以為行。其能免于凶乎。然震動也。兌悅也。果相提携。亦堪振作。此隨之賅四德。以其克如泰既濟之交和也。歸妹反是。遂无以昭其用。斯時位所為。變動之日。有不得已者。窮則變。既為女之窮。能无變乎。下經至歸妹。以迄未濟。由女之終。以達男之窮。皆多變之象。讀易者可細玩味其往來之跡。終始之情。則明其數矣。 二.
宗主疏述 1. 歸妹與漸為往來卦。即顛倒一卦成兩卦也。漸以上巽下艮合成。歸妹則為上震下兌。以震與艮。巽與兌。皆顛倒之象。由陽爻在上言為艮。在下言為震。由陰爻在上言為兌。在下言為巽。艮震一陽兩陰。陽為主。巽兌一陰兩陽。陰為主。此互成對反也。先天八卦。艮( (1.1)由艮與震既變之後。艮以主巽。震以從兌。此漸以艮止為重。而巽順之。歸妹以兌悅為主。而震隨之。故漸為進。順止之道。可以進也。歸妹為歸。悅澤之德。有所歸也。歸而曰妹。足見為兌得所歸。即少女得所適也。震在外。猶長兄遣送弱妹。故曰歸妹。以與漸往來。漸為女歸吉。則歸妹亦從漸來。而歸其夫家。由女變為婦。由兄遣其嫁。此兌為重。而柔道之終。易傳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非徒始生也。實達于終成之時。故八宮卦六終于雷澤歸妹。蓋女道已終。如艮之為男道盡。然周易取交合為用。故不以歸妹終。而終于未濟。未濟火上水。陰陽分離。為男之窮。亦生化之盡也。後天人道。坎離主之。與先天之以艮為人者( 2. 歸妹震上兌下。與澤雷隨為同體卦。震兩陰在上。兌兩陽在下。陰陽相匹。剛柔平均。性情相得。志意和同。故隨為相隨。以震在內也。歸妹則以兌在內。陽反隨陰。男以從女。女主其事。剛外而柔內。乾以遂坤之志。女子以嫁為婦。以男為家。始不自主。則終必從人。此歸妹為柔勝。而不克大用也。中互既濟。水在火上。應得協和。而男竟女之志。以內外互失其正。陽主內。陰主外。大體似泰。而其行則反為否隔。以六三九四同于未濟。亦如周易男道之窮。乾道之終。故剛柔雖均勻。而不得交孚。如否也。人道重生。女為生之母。亦天地之大則也。故歸妹為人之終始。有同于艮。艮主先天終始。歸妹兌為主。故亦主人之終始。震動乎外。兌悅于內。澤流濕。木升空。是反其道行。剛志于上。柔志于下。升降殊途。不利于行如未濟也。漸雖中互未濟。而中爻孚于既濟。內外正位。合于乾坤。故宜于進。而以艮主其下。進必以漸。若歸妹則與之反。順乎兌。則有所歸。而不宜于行。故名歸妹。指其義重在返歸也。歸與出對。漸進向外。歸妹向內。此其別也。隨以陽在下。故得隨和之情。歸妹震在上。徒見其欲行而不得耳。此彖辭稱為征凶。无攸利。以時地之不宜也。人之( (2.1)今歸妹兌反在下。而外為長男之震。宜其不能相下矣。震為長子。代父以嫁少妹。則孚于用。故內外為兄妹。而非夫婦。柔不能順承剛。剛則有順遂其柔之志。此明天地之重生育。斯女子之得所也。而嫁妹之禮。非婚禮之正。父母之命。方為正也。歸妹乃權宜之行。必當變動之際。遂失其位。而乖夫中和。此征凶无利之由來。而八宮卦序之大終也。漸進而歸。行之終始。由女言。為歸其夫。由人言。為歸其家。其歸同。其所以歸不同。女之歸也。得其所矣。人之歸也。罹其凶也。以其不利于行。雖欲不歸。不可得矣。故歸妹為坤之窮。坤道厚載而安貞。窮則將何為哉。此窮則變也。時至歸妹。能毋變哉。故歸妹者。是男嫁女。由女言為得所。由男言為失利。況所主持者。非乾而為震乎。以從權變。以應時勢。乃歸妹之用所重。若執經常。而失時機。則其悖于道亦多矣。漸進已不宜于急行。歸妹尤不利于攸往。二者皆本女子之行。非光大之道。故有是占。而歸妹又異漸進之義。此漸為吉。歸妹則稱凶。漸孚利貞。歸妹則无攸利。互參自知其異同。 貳.、 釋彖_ ( 一.
宣聖講義 1. 此歸妹彖辭也。歸妹與漸往來。其用亦相反。已見前講。而歸妹之占征凶者。指行進之不宜。无攸利者。指凡行止皆无利。凡卦不宜于行者。則利于止。不宜于進者。則利于退。惟歸妹皆不宜不利。此與各卦大異也。各卦之宜與利。恆視時位為判。時過則遷。位移則改。以其有常度也。歸妹固亦時位所使。而所用始終不宜不利。以其為變數也。窮則變。歸妹女之終。為坤道之窮。人物立于地上。育于水土。載于坤輿。今逢其窮。能无變乎。既窮則變。將何為乎。此行止皆不宜。進退皆无利也。以彖言全卦大用。為長兄之嫁弱妹。人倫之變也。違古昔男子親迎之禮。而反使其女隨兄來歸。此婚禮之變也。 (1.1)兌柔而主于內。震剛无以持之。反從其志以送之歸。動于非經。說于非正。此家道之變也。推之于一切。則皆悖于經常。睽于中和。失其正道。勉從權宜之象。此彖辭所占。不限于兄嫁其妹。女歸其夫矣。故征凶。非指遣送之行。无攸利。非祇于歸之事。女子有行。必有所從。在家從父。出嫁從夫。今上非父命。外非夫迎。而貿然隨兄之遣送。此比之凡事。不奉正命。不備禮儀。不合人情。不遵天道。而勉強以行。孟浪以進。則其為凶。為无利。固咎有應得者也。以既遇時之窮。位之乖。則不動猶恐有禍。況( 參.、 釋彖辭_彖曰。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歸妹。人之終始也。說以動。所歸妹也。征凶。位不當也。无攸利。柔乘剛也。 一.
宣聖講義 1. 此申釋彖辭之義也。歸妹為坤道之終。坤无成而代有終。故上六永貞以大終也。為坤卦大用所著。以坤妻道也。臣道也。不得擅專。則不得侵越上位。攘乾之用。歸妹以兌柔主內。而六五持全卦正位。實乖于代終之義。有悖于擅專之戒。故為窮變之象。窮變者。戾于常經。反于正用。此所以稱為女之終。而殿八宮卦序也。釋彖文由斯旨趣。申言之曰。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大義之說。以坤之窮。原數理自至。有始必有終。一也。坤乾相交。則生化見。不交。則萬物衰亡。歸妹上下否阻。生育已盡。有生必有滅。二也。物本乎氣。氣本乎道。道有起止。氣有興衰( (1.1)人道。男女婚媾為始。生育子女為終。歸妹之行。人之終始。不可廢也。而不揆于正。不得于中和之行。是以始者。不克有終。終以復始。不克復于天道。按諸易象。周流六位。終而又始。為乾之氣。天之行。歸妹坤之終。不克承乾。是以不復始。而稱女之終。然人道未終也。上以反下。外以歸內。則終而始。无窮期。此重在變。變則往復。消者以息。盈者以虛。故歸妹者。以歸宿得所為志。為欲成其生也。全其用也。而時位限之。不可即見。乃待于變。震兌變。則易其位。而為隨。則元亨利貞。( 肆.、 釋象辭_ 象曰。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 一.
宣聖講義 1.
此歸妹全卦象辭。明人道也。歸妹之義。已詳前講。震在兌上。兌澤之上。有震雷之象。而歸妹以名。兌為少女。震為長男。兌澤在內。柔為主。震雷在外。剛為從。此歸妹之象也。澤上原无雷。以雲氣蒸成。而雷隨之起。此雷由澤中之水所蒸之雲生者也。雷者氣之陽。而澤者物之陰。陰中生陽。澤上乃有雷起。是以澤為主。雷為從。澤在先。雷在後。如( (1.1)坤道大終。坤之用六曰永貞。釋文以大終也。故凡從坤者。皆不能外此旨。而歸妹之柔主持其終。傳所謂女之終也。亦即坤之大終。乾始而坤終。則用坤者。自本于用六永終之道。永者久也。恆久不易曰永。以其延綿不絕也。夫永終之稱。即慎終之意。此天行終則有始。終而始者。雖終而不終。即永終也。永持其終。自復于始。故慎始不難。而慎終難。謂終者物也。數也。不終者道也。理也。持其不終。以待其終。斯為永終。蓋終與永原異象。永則非終。終則不永。豈非終于不終哉。此道之无盡。德( 2.
永終知敝。為君子順時應變之道。而以歸妹之時。當坤之終。地道之敝。即生物之灾。人道之敝。敝者舊也。破敗也。淍殘不整之象。而君子必先知之。為因應其將敝。而防杜其終敝。亦體坤卦之用。初六履霜堅氷之義。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即知敝也。不俟終日。即不待其終窮之日。永終知敝。即預測其終敝之期。所謂君子有終身之憂。无一朝之患。為其能豫于事先也。雷地豫。即本是義。坤易為兌。兌亦坤之一體。其用與坤不違。此雷澤歸妹。亦必以豫防為重。物无不敝。數无不終。知其敝。則時與維新。永其終。則復歸于始。此道之无窮也。德之不二也。詩曰。維天之道。於穆不已。以其至誠不息也。而文王師之。純亦不已。此文王能知敝而永終也。文王作易。首重人道。周公繼承其訓。時以人道昭垂于後世。此象辭所由立也。歸妹為女之終。亦為地道( (2.1)歸妹以女子得其所歸。明人生之一界域。而非果終也。女終而歸始。從父者終。從夫者始。是亦終而不終。敝而不敝。要在善守其貞耳。又歸妹妹字。亦與暗昧昧字義通。歸于冥昧。即猶天之入夜。時之入冬。成寂滅而枯朽。同幽暗而蒙昧也。故升卦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貞。與豫之冥豫相應。而歸妹爻辭亦曰。利幽人之貞。幽冥義近。不息即永終也。皆本坤道之窮。物生之敝來。人不可隨物浮沉。故必知其敝。人不可偕數終始。故宜永其終。永終則无終。知敝則无敝。是惟君子能之。以其知幾也。知幾者。神乎。至誠如神。故君子以誠為本。誠則一。一則道。此中和之德。不外于至誠守一。至誠守一。長與道同。則何終何敝。猶雷之鳴于澤上。何去何來。及其為雨為雲。既消既散。仍歸于无跡。則又何終何敝哉。此辭因象以宏其旨。細繹其象。自明辭之義。歸妹上卦兩陰。中隔九四。下有一陰。下為兩陽。大象類地天泰。斯六五爻辭。亦如泰稱帝乙歸妹。而以中爻互否。與泰相反。可見其交而不交。合而不合。此正為其終敝之象。人道能濟天地之窮。則惟永終知敝。足轉否為泰矣。 伍.、 釋爻辭 一.
( 1.
宣聖講義_此歸妹初九爻辭也。初九在下。為兌初爻。乾之潛龍勿用之象。而歸妹上震。初九與九四相應。雷澤相逢。重剛不協。則初爻之用異于乾。亦不同于兌。兌悅而震動。柔內而剛外。以卦自上下。則所謂歸妹者。必有所始。有所輔相。有所助理者。以歸妹本長兄送妹之義。而非男之專責也。女歸必有從。春秋曰姪其從姑(註2)。即本歸妹之用。為女子之行。不以疏間親。不以遠失近也。初九爻辭曰歸妹以娣。與後之歸妹以須。皆指以類相從者。娣妻之妹。亦猶妹也。由女家言為妹。由男家言為娣。即妹陪姊嫁也。兌為妾媵(一ㄥˋ) (註3)。故有從嫁者。雖非婚嫁之正。即為古俗之常。初九兌之始。亦歸妹之初。送嫁者為兄。從嫁者為娣。以爻重剛變柔。兩奇變偶。故嫁以二女。明其為時用也。如非時尚。則不拘于是義。為變與常異其趣。經興權殊其道。歸妹者。權變之所行。不得以經常視之。後人勿以爻辭。而疑有未當耳。婚嫁之事。人道之基。夫妻之倫。家道之始。故禮重于聘娶。道首于夫婦。禮者履也。在行曰禮。在易曰履。有履始有所立。有所守。故天澤履。民志所由定。民秩所由分。歸妹之行。不得悖焉。悖于履。即違于禮。將何以行。何以守乎。遵夫履者能立。循夫禮者能行。此禮儀為行止之本。 (1.1)履道為人類之綱。而( 二.
象曰。歸妹以娣。以恆也。跛能履。吉。相承也。 1.
宣聖講義_此申釋爻辭之義也。歸妹雖當時之變。行事以權。而非果權變以終者。爻辭固明其為權變。釋文恐人誤認。特申之以恆久之義。即言權變者一時之情。而恆久者性情之正。則傳所謂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卦序以恆次咸。由卦言。亦含有常變相承之意。經權相應之旨( (1.1)恆而後可以變。變而後終于恆。初二爻釋文。皆注重恆常者。正以與爻辭互證。明常與變。莫非道也。跛者能履。亦變而有常。變其跛。而履者常也。故占吉。示不隨變而失其常也。則以兌澤承剛。震雷相從。上下不悖。以相承繼。物之敗敝。氣仍相續。足之病殘。神仍不離。此跛者能履。以其行合于人道也。人道見于中爻。六三九四。雖失其位。而孚于情。故剛柔相承。能占吉矣。初原勿用。以其善承其上。乃反致其奇效。可見禮教之為用大矣( 三.
九二。眇能視。利幽人之貞。 ˙
宣聖講義_此歸妹九二爻辭也。九二內卦中爻。本柔正位。而剛履之。爻辭亦如初九。分得履六三之辭。曰眇能視。眇而視者。雖不足以言明。而能補其天然之缺陷。與跛能履同。九二與六五。內外相應。剛柔互易。變其常態。自二至四互離。離為目。而下卦兌為缺陷。九二兌之中爻。本坎之內正位。故有眇目之象。得離之明。故有能視之象。與火澤睽相近。( 四.
象曰。利幽人之貞。未變常也。 ˙
宣聖講義_此申釋爻辭之義也。以九二內卦正位。內貞外悔。在內守正。為其常道( 五.
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 ˙
宣聖講義_此歸妹六三爻辭也。六三兌之主爻。人爻之始。以柔履剛。上與上六應。重柔不協。而得外卦九四。一陰一陽。雖失位而能有合。此爻辭稱其嫁娶有成。與初九爻辭大同而略異。初九剛爻。奇也。六三柔爻。偶也。雖全卦以歸妹為名。而婚媾之事。不限于歸妹。故初九稱歸妹以娣。言其非婚姻之正也。六三亦如之。三爻失正位。故歸妹者。且以其須。須者女之姊。故稱女姊為須。或作嬃。言歸妹以姊媵。或以姊代。或姊妹同嫁。或妹先姊後。仍不外從嫁之義。與以娣從者同。不過初九以娣。此以姊。長與幼之別耳。六三為兌之主。逼近長男之震。故為姊而非娣。蓋近震者。必長于娣妹之女。且六三下為九二。上為九四。乃離中爻。離為中女。則嬃者。次女兄之類。為兌少女之姊行。又須者。亦婢妾之稱。非限于其親姊。俗稱婢曰大姐。或某姐。即是義也。以富貴之家。愛憐其生女。而恐保姆乳姆。不能洽其情性。則擇貧賤之女。年長于其所生者為婢。俾得護衛。且供使令。故呼為姐。明其年較長而已。不必為婢妾專稱。而俗因之。遂稱婢妾亦曰須。以須字義有所需也。待人之呼。而應其需。亦須也。以六三之嫁。應有年長者從。或應其( 六.
象曰。歸妹以須。未當也。 ˙
宣聖講義_此申釋爻辭之義也。以六三爻位失中。剛柔失正。是為未當。而有以須之從歸。娣之反歸。明其行之未揆于正常也。若如既濟。九三六四。則為得當。則所占亦必吉利。所行亦必孚于正常。釋文雖不及反歸。意已概于未當二字。蓋六三兌之主爻。正宜以女歸為本。今反因之娶婦。是戾于其志。逆于其用矣。故爻辭竟曰反歸。不曰娶婦。明全卦不得有娶女之用。而釋文遂不及反歸之辭。既曰反。則可知其非順應之行。猶背也。送其妹者。今以其須。固乖恆情。更以其娣來歸。豈非反于所志乎。然反字包有反義。古同。以嫁者又反為娶。且即于其同時也。去以送女。歸以娶婦。是去返皆為婚媾。惟六三有是用也。 七.
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 ˙
( 八.
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
宣聖講義_此申釋爻辭之義也。以九四爻。當震之初。為剛得時。柔不能強其相從。本全卦之用。終以歸妹為志。則雖一時愆期。其志不改。惟有待時而行耳。此待時由于柔之失勢而遲歸。必因剛之退遜也。爻辭稱遲歸有時。可見其時有遲速。其歸妹之志如一。震原以順從兌志為全卦之用。而九四當其主爻。得自主之時。毋委曲之意。又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君父一也。不受命則柔不得相強。而內有六三之柔。外有六五之正。則雖剛一時抗命。終不能久持其志。此愆期亦不過暫止其行而已。待至六五。柔履正位。表率于外。則九四之剛。无以抗拒其命。仍必須兌柔之意。成歸妹之志也。歸妹一卦。其時與位。均不得當。而勢迫力絀。不得不行。有如齊景公之嫁女與吳一例。所謂既不能令。又不受命者也。九二在內。而不能令人之從。九四居中。而不甘受命以從人。豈非自絕者乎。絕字與傳稱終字相應。女之終即女之窮。絕原為主之窮絕。以歸妹柔主五爻正位也。故齊景公之語。即引歸妹之義。蓋欲不行不可得也。此釋文揭出行字。明其勢在必行。徒以九四之時。略為之阻。而不得不遲遲耳。 九.
( 1.
宣聖講義_此歸妹六五爻辭也。六五外卦中爻。全卦正位。而以柔履剛。下與九二應。陰陽互易。內外失正。此六五雖主爻。而非正也。以非正之主。則其名實難副。故稱帝乙。以十干甲剛乙柔。乙猶次也。第二也。明其非長而已。然文王作易。原本商易。其時為商。所有商代各帝。均以甲乙推排。如盤庚武丁受辛是。此稱帝乙。不必指為何人。凡在長出之次。即乙也。亦猶後世之某甲某乙。代其姓名。以五正位故稱帝。以六柔爻。故稱乙。以全卦大用。故仍稱歸妹。帝乙歸妹。乃一國之主。為遣嫁之行。則宜如何尊崇其禮儀。豐備其奩(ㄌㄧㄢˊ)具。而爻辭反稱其袂。不如娣之袂良。足見非時之行。倉足具禮。有非得已者。所指袂者。亦含有領袖之意。袂袖也。衣之重要者為領與袖。今以震為兄。兌為妹。歸妹而非嫁女。故不稱領而稱袂。以兄妹手足。有連袂之誼也。 (1.1)其君之袂。非限于其所服者。以所服或所備者。或所持者。皆可指之。君之所有。不如其娣者良。尤可見服之不良。行之失常。總不外權變之所為。在上位猶有慊焉。一卦爻。數舉娣為言。亦見歸妹之連屬相從為婚姻。且本少女為主之義也。五爻本震之一爻。而為坤之外中。柔以統剛。內以率外。此爻辭與袂與娣。亦如稱帝乙。皆以其次者為言。明其不孚( 十.
象曰。帝乙歸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貴行也。 ˙
宣聖講義_此申釋爻辭之義也。爻辭之義。不外以柔居中。孚于坤六五黃裳之象。坤稱裳此稱袂。微有不同。則以歸妹上為震。略異于坤。而六五得中。則无異坤。六五釋文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此則曰。其位在中。以貴行也。其旨相近。皆以中德為重。坤以安貞為德。故稱文在中。震以動起為用。故曰以貴行。一靜一動。略不同耳。帝乙之袂。以非全德。則不足以昭其文采。故反不如娣袂之良。言震之剛。不得其位。反不如柔之美。此坤所謂含章可貞。為女德之美。臣德之光。從人為先。效忠(
十一. 上六。女承筐无實。士刲(ㄎㄨㄟ)羊无血。无攸利。 1.
宣聖講義_此歸妹上六爻辭也。上六全卦之終。當窮變之位。與各爻之用不同。而以爻在上。與六三應。內外重柔。不得協調。此爻辭稱无利。明其无成也。本坤之德。无成而代有終。今上六處已終之地。成空虛之象。歸妹者。至此已不能復行其志。故各爻皆稱歸妹。獨上六无之。蓋歸妹之行。極于六五。過此以上。无可相攸。即无可遣嫁。柔至之德。不能代生成之功。幽靜之行。不能達實收之果。此以陰盛于上。不得陽和。與坤上六相似。坤上六以陰疑于陽。而成龍戰于野之象。此則以震動之勢已盡。作為之力將窮。則兩者皆不得和。而各敗其所事。此所謂終无成也。爻辭稱女承筐无實。以无收果。猶詩謂摽*有梅。傾筐繫之。僅持空筐而无所獲。故此雖懷擇人之志。而无可偶之人。女子之年已過嫁時。則生育之機已絕。縱得其偶。亦將无成。此承筐而不得實之象。承者擎受之以待物。筐者原可盛而中虛之器。其既也。身勞无功。心切无獲。此女子之終。成大終矣。而觀彼為士者。雖柔无果之時。而有損失之患。猶刲羊而无血。是不見其生也。 (1.1)不見其生而竟刲之。( 十二. 象曰。上六无實。承虛筐也。 ˙
宣聖講義_此申釋爻辭之義也。以歸妹兌為主。故釋文但稱女之承筐无實。而( 陸.、 宗主疏述 1.
講義至歸妹。亦孚于時之暑。為陰不足也。陰之終窮。為物之敝。故象辭稱君子以永終知敝。此義如老氏所云。夫維不盈。是以能敝。不新成。言知敝則守其舊。守其舊則保其恆久之真。此不新而常新。不成而常成。皆體坤之德用也。歸妹為坤之終。即坤德之成。傳稱坤无成而伐有終。无成者而不自成。即不求其成。代終者不自終。即不任其終。此終而又始。敝而常新也。惟必自虛靜致之。虛則不盈。靜則不躁。此道之至要。即老氏之旨。坤六爻皆虛。大用在靜。兌亦率坤之教。兌虛其上。陰自上始。虛其上即虛其本。故兌為缺。亦即虛也。不盈也。如物不使之滿。則必有所缺。必有所虛。兌本柔靜之行。抱少女之節。此以靜為先。而主于內。以制外之震。震躁卦也。兌主持其用。則躁者亦順于靜矣。此道功必以歸妹為準則。其義已見教經。總其大綱。不外致虛靜守一。亦即永終知敝之道。永( (1.1)妹者人之始。人生必有母。母必先為少女。此少女婷婷。即人類絪縕之本始。苟无少女。何來大母。又何來人類哉。以女之少。方善生育也。若中女則已嫌不足。至長女生育。機能已盡。雖能代母。不過執母之教。行母之事。非能生子女之時。故妹字有深意存焉。而卦取兌。有妙用在焉。若已為夫婦。主家政。期恆久。明家道者。則有恆卦在。此恆以震合巽。而長女方見其代母之勞。成家之效。若推原生生之本。人類之始。必自兌見之。兌少女也。生育之事。必自其于歸始之。故歸妹者女之終。而人之始。虛靜之極。而守一之道也。女子從一而終。此守一也。亦其始也。終與始无不一。斯誠能守一者。此由人生言之。歸妹即道。推之于天地。于萬物萬事。何莫不然。陰為陽之母。雌主雄之生。无地則天道不施。无雌則雄力不發。凡有生者。有偶合者。即一切事業。莫不以陰柔為其本始也。至于人身。則尤顯然。心腎者性命之主。皆為少陰。而心必依于腎。陽必根( . |
无凡不養聖 无聖凡不順 聖凡如意 福慧雙修 |
|||
參考: |
|
註1: |
另可參閱_16易經證釋16-66-07 ;【大雅講義】 |
註2: |
《春秋左傳》《僖公十五年》_「西鄰責言,不可償也,歸妹之睽,猶無相也,震之離,亦離之震,為雷為火,為嬴敗姬,車說其輹,火焚其旗,不利行師,敗于宗丘,歸妹睽孤,寇張之弧,姪其從姑,六年其逋,逃歸其國,而棄其家,」 (Source: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註3: |
媵:1. 古代指隨嫁,亦指隨嫁的人:“妃嬪∼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 2. 古代稱姬妾婢女:妾∼。∼侍。
(資料來源:漢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