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證釋
巽卦 |
☴☴巽上巽下 |
16-57 |
大雅講義 網址_ http://www.jackwts.tw/ |
大 道 普 傳 |
佛 光 普 照 |
|||
研讀經典 法喜充滿 轉念頓悟 人間天堂 |
壹.、 總釋象例 一.
宣聖講義 1. 易之純卦。現惟巽兌兩卦未講。按周易八卦方位。上離代乾。下坎代坤。東為震。西為兌。此名四正卦。而乾坤巽艮為四隅卦。合伏羲方位言。則震巽為對。艮兌為對。是講震即可兼巽。講艮即可兼兌。而在文王六十四卦序。卻以巽兌往來。與前震艮往來相錯。則本顛倒同體。不取對象也。巽一陰兩陽。陰在下。兌一陰兩陽。陰在上。是一卦顛倒為二。與震艮同。由八宮變化次序言。巽自乾初變。故陰在初。兌則坤再變。故陰在上。若更變上爻之陰。則成乾矣。巽初變陰。艮二變陰。再( (1.1)巽雖長女。而不克代坤。兌雖少女。而能與震對。此其在後天。兌較巽重。而居四正位也。若六十四卦中之巽兌。已由三爻重為六爻。其象大異于元卦。合為四陽兩陰爻。巽之陰爻在初四。兌則在三上。剛柔皆不協。而巽先柔。故為伏。兌先剛。故為見。伏猶入也。見猶出也。入者自外而內。自上而下。言巽之陽。從陰化也。出者自內而外。自下而上。言兌之陰。從陽化也。蓋卦之本在初。末在上。巽陰在初。兌陽在初。陽主升。失其本。則无根。此巽為陰。兌為陽。由其爻之位辨之。兩陽間一陰。巽則陰得時。兌則陽得勢。故兌與巽。為陰消長之機。巽消而兌長也。震艮則為陽消長之紐。震之初。為陽始起。艮之上。為陽之終。而巽震先天相對反。一陰一陽初化之象。天地變化。皆自此二卦始。而兌與艮( (1.2)乾坤者。易之門戶。巽由之以入。兌由之以出。入者日就于暗。出者日望于明。以象言之。巽為風為柔木。以其氣變動。而情屈折也。兌為澤為金。以其德合流。而體凝固也。兌主口舌。為說言。則澤之象。巽主順行。為進退。則風之象。此其大概也。而巽與震皆象木。震則剛木。如喬木之屬。巽則柔木。如灌木之屬。草竹之類亦巽也。震為雷。陽之動。巽為風。陰之動。雷發于地。風行于天。其所自異也。巽之四陽兩陰。如鳥之兩翼。交舉空氣之中。翱翔雲天之下。而發于上。必順以下。故曰入曰伏。以剛隨柔。陽從陰。升而降。遠而近也。兌則反是。巽以遜退。義亦通。遜讓也。陽讓陰也。高者自下。亢者自卑。如人之屈伏。不復倔強。柔順相從。不求高遠。是謂之巽。又選也。有遜讓。則有推擢。故推巽之用則為選。有所取舍曰選。拔其一。抑其餘。晉其良。退其莠。如選舉也。而必先之以巽。不巽則不成選。无所甄別。何有去留。无所推讓。何有拔擢。此相進退者也。故巽主進退。進其所宜。退所不宜。則所選者盡善。故巽之風行。擬于人之教化。教化者。勵其善。去其惡。揚其良。逐其暴。以示于天下。莫不順之。如風之加于草矣。故巽者美德。天以之和。( 貳.、 釋彖_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一.
宣聖講義 1. 此巽卦彖辭也。巽以四陽兩陰。上下正位皆剛。與豐旅恰反。故豐旅剛柔相從。而柔得正。巽兌剛柔相從。而剛得中。柔以順剛為志。剛以先柔為用。而巽則剛失其本。與兌反。故巽雖以陽居二五正位。而其本不固。初 (1.1)而利見于有行。與見大人( 參.、 釋彖辭__ 彖曰。重巽以申命。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一.
宣聖講義 1. 此申釋彖辭之義也。重巽者。以重三爻之巽為六爻也。巽象風。風行草偃。以譬在上之教命。教以化言。命以從言。實即一也。古者天降下民( (1.1)釋以剛巽乎中正。言剛在上九五為正。在下之九二。則非剛之本位。而以乾易坤。是坤柔之巽也。故稱剛巽乎中正。言以九五之剛。而得九二之巽。合成中正。以推九二德施普及之教。而成九五剛健文明之功。故彖曰利見大人。秉乎乾也。乾初交坤。剛初巽柔。其志在外。故曰志行。將推至无疆也。風行于天。而地受之。命行于上。而下受之。不可限也。志在必行。不可阻也。志在致遠。風動而大地( 肆.、 釋象辭__ 象曰。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一.
宣聖講義 1. 此巽卦象辭。明人道也。彖辭釋文已有重巽以申命一語。象辭更申言之。隨風者。如震之洊雷。兌之麗澤。艮之兼山。與坎之水洊至習坎。離之明兩作離。皆明示重卦之義。而先天震巽對位。後天巽兌往來。尤見巽與震兌相關。其辭亦相應。巽稱隨風。以上下皆巽。巽為風。重巽如風之相隨。與震之洊雷。兌之麗澤一例。雷曰洊。明其前後洊至。澤曰麗。明其首尾附麗。皆上下相應。內外相連。接續不斷。非一發即已者。而隨風之義。且兼有澤雷隨之用。兌震相合。上澤下雷。非雷澤( (1.1)事猶政事。命屬于教。事屬于政。教亦兼政。政亦有教。一令之頒。即一政之舉。一政之理。即一事之功。以其在上率下。由一導眾。故重在申命行事。申命則皆知之。行事則皆法之。教政之本。非徒言文之效。必有實行以示其則。故申命者初也。行事者終也。有初有終。天下莫不順矣。而必取象于隨風也。故申命行事。人之道也。人法天以示于眾。教政法風之行。以推及于天下。其行之速。其成之遠。皆如巽之風行焉。則天下同乎大順。此君子鑒于卦爻。明于德用。見二五之正。宏乾之行。見初四之柔。達坤之道。乾行以同天。坤道以同地。巽之所成。實賅乾坤二者之用。而以育成人道之治者也。申命之不已。則无不聽( 伍.、 釋爻辭 一.
初六。進退。利武人之貞。 ˙ 宣聖講義_此巽初六爻辭也。以柔在下。而上接九二。外應六四。一剛一柔。故曰進退。巽為進退。不獨初爻。而初六正所以為進退之因。升降之別也。卦自下上。而陰下降。剛柔相拒。以不得逕進。又不能逕退。故兼二者之情。初六柔也。而近剛。如履六三。武人為 二.
( ˙ 宣聖講義_此申釋爻辭之義也。以爻稱進退。為陰陽相疑。疑與坤上六之疑字一義。過柔而望于剛。則疑。又礙也。相妨害也。初四皆柔。而迫于二五之正位。故志多疑。遂為進且退之象。利武人之貞。以武人不得亂于教政。故以貞字。明其志在治理。治與亂對。不貞則亂。武人原不省政教之正。若失其守。而妄加干涉。其亂必至。惟以守貞。不越其位。心雖儀于剛。以達其捍衛之功。而行志于正。以成其治理之用。故曰志治。言武人之貞。志在求治。求治即止亂也。初六坤履霜之時。防微杜漸。惟在于貞。貞正自守。乃以柔順于剛。若失其貞。正是化柔為剛。不免于暴矣。初六在下。其用未顯。故爻辭以貞警所志。恐利見而害亦隨之。未治而先亂也。巽兌往復。巽初六即兌之六三。履六三武人干政。乃占咥人之凶。巽重在教命。教重在正。此初六大義。不得以進退失守。遂于剛而成亂國之行。必時不忘其為柔爻。有戾于坤安貞之德。初 三.
九二。巽在牀下。用史巫紛若。吉。无咎。 ˙ 宣聖講義_( 四.
象曰。紛若之吉。得中也。 ˙ 宣聖講義_此申釋爻辭之義也。以紛若應不吉。而爻辭占吉者。由于得中。謂九二得中位。行中道也。且中字含有精義。即不偏也。用中為本。何憂乎紛若哉。得中猶得一也。得一則不紛矣。言事變无常。而中行不二。則何往而不利哉。矧由外而聽于中。丁亂而就于正。處紛而納于一。如( 五.
九三。頻巽吝。 ˙ 宣聖講義_此巽九三爻辭也。九三人爻之始。內巽之終也。巽終而用窮。雖剛而失于正。故曰頻巽吝。頻者數數也。以九三巽之極。極則非一再即已者。頻頻為之。反巽以不巽。是反順為逆也。初順終逆。奚免于吝。吝者嗇也。不豐也。不慷慨也。吝于所行。而得失隨之。吝于所止。而利害半焉。此頻巽之吝。亦即道窮則變。物極必反之例也。 六.
象曰。頻巽之吝。志窮也。 ˙ 宣聖講義_此申釋爻辭之義也。言九三剛而不中。乾惕若厲之象。而巽用至此已極。極則窮。故曰志窮。以巽志在變坤。凡剛皆宜協于柔。上三爻之巽。雖自六四始。而下三爻之巽。則至九三終。若以他卦言。九三六四孚于既濟。原為吉爻。而巽以順聽為本。進退為用。故上下自為一段。若不相繫。則九三恰居窮地。此頻巽而反取吝也。初言志治。此言志窮。皆主志言。以在內先志。心之所之曰志。而巽順如風之行。象教政之及。尤先民志。民志之順。教政乃布。治功乃成。苟違民志。將何有成。( 七.
六四。悔亡。田獲三品。 ˙ 宣聖講義_此巽六四爻辭也。六四外巽之始。與九三同為中爻。孚于既濟。故爻稱悔亡。卦內貞外悔。外卦稱悔亡。乃吉占也。以原有悔。今亡之。是其德行所致。與九五悔亡相似。九五以乾正位而悔亡。明剛健之達于大亨以正也。六四以非正而孚于既濟。合于中行。則以柔能順剛。協于順承之義。推其安貞之德也。所行有獲。所為有成。相濟之功。人之道也。故曰田獲三品。田者以眾志從戎。尚武衛國。而先習于田獵。且以供祭祀之需。達祈報之義也。三品者。言不止獲其一種。猶所獲甚多。足供祭享典禮之用也。而以見上下一德。臣民合力。不獨田之為已。因田而昭其事功耳。教政之布。社稷之保。神人之安。邦國之和。皆于田獲多品中見之。明六四悔亡之由來。以其內外克孚。上下共濟。如前解卦田獲三狐。師卦田有禽。其功又勝之。師比往來。師以眾正。( 八.
象曰。田獲三品。有功也。 ˙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以六四柔而順乎剛。外而濟于內。率眾以就于正。不與九二違。而與九五近。故以有功稱。有功者。凡事有成。而首見于田。田者軍旅之備。捍灾禦侮。保土安民之本。故為功者。不止獲多物也。以六四在兩陽中。有離明之象。宜其所行有功。 九.
九五。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終。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吉。 ˙ 宣聖講義_此巽九五爻辭也。九五全卦正位。乾德所見。而巽以乾變坤為志。故凡剛爻。皆遜于柔。將以成其志也。九五正位。而日貞吉者。即此義也。以上就下。外返內。故孚貞吉悔亡之占。言雖剛健。不失其貞。推乾之德。以達坤。合乾坤之用。故占无不利。以卦初四為柔。剛失其本。以順變也。乾主大始。坤主大終。巽以乾變坤。而發于初。故无初有終。皆坤之用。巽為乾宮初交于坤。初交者。將以發其端。而自下上者。且達于終。為坤善順承乾志。以代終也。先庚後庚者。時日所合。與蠱之先甲後甲一義。巽震往來。蠱亦巽在下。得震之用。震巽干支合庚辛。故巽稱庚。兼及辛。且用先從容。體巽者,用震。故稱庚不及辛。先後各三日。( 十.
象曰。九五之吉。位中正也。 ˙ 宣聖講義_此申釋爻辭之義也。九五原乾飛龍在天之象。以志于巽。反取坤安貞之旨。一剛一柔。一正一變。乃合中道。九二失坤正位。僅曰得中。九五得乾正位。而德兼坤。故曰位中正也。中指中爻。正指正位。合而言之。乃中正不二之德。王道无偏之行。此巽九五異于乾也。剛以下柔。( 十一. 上九。巽在牀下。喪其資斧。貞凶。 1.
宣聖講義_此巽上九爻辭也。上九終窮之地。巽用之極。與九三同。九三當內卦之窮。上九值外卦之盡。其情甚近似。而上下內外道殊。三爻卦窮于九三。六爻卦窮于上九。其窮同。而中與終不同。中窮者。進猶可繼。終窮者。退无可守。故九三雖窮而不絕。上九則絕。行止无當。巽固不可。不巽又將何為。巽在牀下。以其迫而離坐。自降于地。圖暫安保。而不見客于牀上主人。牀之上下即位之上下。原據人之位。雖巽伏以退處于其下。仍无以沃人之心。解人之忌。必至喪其資斧。此與旅卦同義。旅以喪資斧而无所歸。巽以喪資斧而无所守。一也。進退兩難。巽之本用。今進已无地。退又无方。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進。則將誰與保。此占貞凶。貞而凶也。貞者守正不移。非所守而欲守之。即戾于正。是以正而干凶。非正之凶。正于不正為凶。己以為正。人以為邪。己以為貞。人謂之悔。悔而不悟。悟而不速。宜其凶矣。 (1.1)失時之凶。逢天之怒。客于外者。有家可歸。非凶也。居于上者。有下為守。非凶也。上九在外而居上。崇高而鄙遠。內應九三。兩剛相拒。如男无女。如夫无妻。則无( 十二. 象曰。巽在牀下。上窮也。喪其資斧。正乎凶也。 1.
宣聖講義_此申釋爻辭之義也。九三稱為志窮。上九則為上窮。志窮者。卦用未盡。其志且窮。如已知窮之將至耳。若上九則誠窮矣。而巽在牀下。九二反占吉。則以二得中位。上九失中。乃變為凶。是巽之所在地同。而吉凶異。得中則吉者。能不窮也。失中則窮者。无可守也。故九二雖巽在牀下。而史巫紛若。无所失也。上九之巽在牀下。則喪其資斧。无所用矣。喪其資斧。而占貞凶。明言因守而有失。以正而逢凶。正乎凶者。言貞為正。而上九非正位。正字推作正當講。正乎凶。猶所貞守者。正當其凶。亦即所守非正之意。自以為守正。而不知早乖于正。愈守愈( (1.1)今上九已窮之時。已絕之地。无正可守。无位可貞。既伏于牀下。又喪其資斧。而曰能貞。是自招其凶矣。正字從一從止。止于一為正。今无位而非時。一之不存。將奚止乎。止于非一。乃止于窮絕之處。此即止乎凶之謂也。易辭兼多義。常變不同情。上九當變。則正反為不正。貞反為非貞。此九二之巽伏吉。上九則變為凶。九二史巫紛陳。上九則變而喪其資斧。彼九二得中。眾所臣事。史巫紛若。喻其多助也。上九已窮。眾志離散。資斧且喪。喻其寡助也。有財者眾歸之。无物者人棄之。此九二為吉。上九為窮。而上九之窮。恰與九三似。九三窮尚在內。猶可望外援。故吝而為志窮。上九則窮已極。內外皆盡。无復相協。故為上窮。言窮在上。而下无民也。此乾上九之象。无位而居高。无民而在上。其危可知。雖欲巽伏。時已不及。此終于凶。不得以貞免也。凡爻辭貞凶者。皆如巽上九之例。非所守而強守之。非其位強居之。非其有而強得之。皆凶之灾。況巽本遜讓為重。不得強守其位。順( . |
无凡不養聖 无聖凡不順 聖凡如意 福慧雙修 |
||
參考: |
|
註1: |
《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盡瘁事國;或息偃在牀,或不已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