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講義
第二章-1 |
|
大雅講義 網址 http://www.jackwts.tw/ |
石朝忠點傳師 主講 _第05集(本講義小字體謹供參考) n1.2
大 道 普 傳 |
佛 光 普 照 |
||||||||
研讀經典 法喜充滿 轉念頓悟 人間天堂 |
一、
在歷史的長河中,從過去航向未來,從原始航向文明。五千年的長流中,在中間有一盞明燈,這盞明燈可以說是照亮過去,也即將照開很渺茫的未來,這盞明燈是—— 孔子。 二、
子貢曰:孔子是天縱之將聖(聖人中的聖人),天不生仲尼,萬世皆長夜. 三、
亙古(:自古以來)三王五帝不散的精英(精粹、智慧)鑄成一個孔子,餘者猶成顏回、曾子及子思、孟子.孟子之後,中華民族天地純粹之氣索然一空矣,此時道傳印度。 四、
亂世聖人出,糜世(:人心敗壞到極點)天道降,所以孔子的王道思想,不被當時昏君所接受,故孔子周遊列國是失敗的.因亂世,列國均在爭權奪利.
五、
孔子所推行的王道與當時爭權的國君扞格不入。 六、
孔子所推行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當時君不君、臣不臣…,人道已經掃地. 七、
戰國之後,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是宰相李斯所提出)。孔子後代“孔子襄”,將孔子的珍本,藏在孔宅的牆壁中。到漢朝恭魯王毀孔宅之牆,將書交還給12代後裔“孔安國”。藏書中是孔子的家書和論語為主,最後由“有子”整理成書。(有子外貌像孔子.) [另註:另可參閱13文選13-38] (1) 當時的藏書是由罄竹刻寫的科蚪文(註1). (2) 家書_是孔子與列國國君之對談的話. 八、
家世: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時代,魯國昌平鄉(今山東曲阜),生於西元紀元前551年.父_叔梁紇(ㄏㄜˊ)(孔紇),母_顏徵在.叔梁紇元配姓施,未能生子.再娶一家女為側室,生孟皮(字伯尼)(孔子之兄),孟皮腳有殘疾,體貌不全. 九、
叔梁紇壯年時曾經從軍,為孟孫蔑的部屬,在偪(ㄅ一)陽一役,中計,全軍衝入城中,被敵軍放下千斤鐵閘。叔梁紇是大力士用双手托住鐵閘,救了全軍,後來被封為陬(ㄗㄡ)邑大夫,名震全魯. 十、
娶顏襄(顏襄素)三女“顏徵在”為妻,無孕求尼山之神. 十一、 秉尼山之神的靈氣,“徵在”夜夢麒麟送子.聖人出,黃河清. *(國父乳名:帝相) 十二、 三歲喪父,由母親一手扶養,十九歲結婚,生一子名孔鯉. 十三、 因家極度貧寒,出仕職位很低. 十四、 記憶力很好,曾任魯司寇.學養很高超,可以說是文學家、哲學家、歷史學家,而教育最有成就,開創有教無類,又稱教育家. 十五、 55歲到68歲周遊列國14年. 十六、 晚景淒涼.69歲孔鯉死,老年喪子.71歲顏回死,孔子哭之慟.天喪予!天喪予! 72歲,子路死.衛國內亂,子路護主而戰死,敵軍不留其全屍,剁成肉醬. 73歲孔子死。 ˙
傳天命(求道)的時候,上天的期許,要我們善為護念(好好保護、守住天道),廣度有情(好好去渡人),流布將來,無令斷絕.(參閱六祖壇經行由品) 十七、 周遊列國三厄:(三次的磨難,靠道解厄)
1. 匡地受厄:魯昭王19歲即位,政權旁落三桓之手_季孫、叔孫、孟孫.季孫的權臣是陽虎掌大權,陽虎曾經帶兵入匡侵略、殺戮.匡人恨陽虎入骨,孔子貌酷似陽虎.孔子帶著學生由衛(_卫;《正字通》俗衞字)往陳經匡地,車伕顏刻(曾經載過陽虎),車同、車伕同,路線亦同.被匡人包圍5天.
2. 在宋遭削壇掃跡:宋奸臣司馬桓魋(ㄊㄨㄟˊ). (述而篇第七)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
我們今天要開班、度衆、為道務,任何的危難,上天一定慈悲,但必須好好的行修道. 3. 陳蔡絕糧 _ (因吳王大夫,差派兵伐陳) 陳蔡絕糧,從者病,莫能興。 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 [君子固窮] 十八.
孔門弟子_四聖十哲 1. 四聖:顏回_復聖.
曾子_宗聖. 子思_述聖. 孟子_亞聖. (沒有求道不可能成聖.) 2. 十哲: (1) 徳行科_ 顏回(32歲過世),閔子騫(閔損),冉伯牛,仲弓. ˙
閔損: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 (註2) ˙
稱讚仲弓之語詞:《論語·雍也》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比喻父雖不善卻無損於其子的賢明.) (2) 言語科_ 宰我,子貢. 子貢姓端木,名賜. (孔子很哀怨子貢:賜不受命.) (3) 政事科_ 冉有,子路. (4) 文學科_ 子游,子夏. (子游_禮運大同篇(註3))
˙ [貧不足羞,可羞的是貧而無志。老不足嘆,可嘆的是老而虛生。](老而虛生:白白老掉,一點收獲都沒有.) (要好好修道,充實自己,提昇自我.) (老要老得踏實,回頭看看,沒有留空白,很踏實的過日子) (多看有意義的書,書中自有黃金屋) . |
無凡不養聖 無聖凡不順 聖凡如意 福慧雙修 |
|||||||
(121分鐘) 2007
參考: |
|
註1: |
蝌蚪文_書體的一種.也稱科斗文、蝌蚪書、蝌蚪篆.竹簡作成,然後蘸(ㄓㄢˋ)油漆寫上,漆黏不暢,形成頭大尾細,形似蝌蚪,故名. (三民書局大辭典4239) |
註2: |
孔子的學生閔子騫母親早逝。後母虐待他,冬天為了禦寒,給他的衣服裡裝著蘆花,而自己的兩個兒子卻穿著暖和的棉衣。
一次,閔子騫駕車的時候,身上寒冷,失去控制。父親要打他,發現他身上穿的是蘆花衣,非常氣憤,決定把後母趕走。閔子騫勸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 後母感動得流下眼淚。(《太平御覽》)(學佛網) |
註3: |
有關本篇作者諸說不一,但都同意是儒家之著。元朝陳澔《禮記集說》以為:“此篇記帝王禮樂之因革及陰陽造化流通之理,疑出於子游門人之所記,間有格言,而篇首大同小康之說,則非夫子之言也。”今人郭沫若《儒家八派的批評》則認為:“《禮運篇》毫無疑問,是子游氏之儒的主要經典。那不一定是子游所記錄,就在傳授中著諸竹帛也,一定是經過了潤色附益的。但要說孔子不能有那樣的思想,子游也不能有那樣的思想,那是把它的內容看得太深遠了。”(《郭沫若全集》歷史篇 第2卷,133、135頁)。但一般認為《禮運》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已成為定論,也是一般《辭海》所通用的說法。如考慮《禮記》的師承淵源及《禮運篇》的內容,似乎後者是比較切合實際的,不過還是可以把它們視為可能是前者的變型。《禮記》中心主旨還是合乎儒家的,說它是儒家中的禮家傳述據傳說中是孔子答問的著作,則更貼切,即是說它是口述歷史一代傳一代之後出現的文字版本。(資料來源:孝恩文庫) |
|
當孔子在陳國傳道,道不行欲歸魯,不意吳王大夫,差派兵伐陳,在兵荒馬亂中,遭到絕糧七日的危機,弟子們餓的餓,病的病,死的死,幾乎無法支持下去,這時弟子路憤憤不平的發起牢騷說:「君子亦有窮」?難道學道、講仁義也要一連串困窮魔難嗎?在這七日飢餓的考驗中,忍不住者,走的走,溜的溜,跑的跑,最後三千弟子在磨考下,(有名的有72個)只剩下七十二位聖賢,莫非天數哉。後來派子貢至楚,楚昭王興師迎接孔子。(網路資料) [魯國、陳國、蔡國、楚國相關地理位置,可參閱_13文選13-16形勢圖_ 【大雅講義 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