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講義
第二十四章 |
18-30-24 |
大雅講義 網址 http://www.jackwts.tw/ |
石朝忠點傳師 主講_ 第30集(本講義小字體謹供參考) n1.2
大 道 普 傳 |
佛 光 普 照 |
|||||||||||||||||||||||||
研讀經典 法喜充滿 轉念頓悟 人間天堂 |
壹.
前言_(守常章)
貳.
課文_ (0:30:20) 一、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_ 1.
跂者:身體矮小,用腳尖站立. [踮腳 (躡腳尾)] (註1) 不立:立而不久.因為有造作、企圖,借裝飾來顯外相. 跨者:腳步拉大. 不行:行不遠. (1)
世人所求的是躁勝寒,就是借外相的裝飾,來掩蓋內心的空虛.(寒:內心的空虛). (躁勝寒:因感到寒冷,故意蹦跳身體使熱而袪寒.) (2)
內心愈充實者,對外相愈看的淡,也愈簡單. 2.
跂者、跨者,本身條件不足,故意去裝飾、誇大,將不立不行.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不要打腫臉充胖子,做人要安分守己,實實在在. ˙ 『貧不足羞,可羞是貧而無志』,貧而不求,賤而忘勢;人到無求,品自高. 二、
(0:41:10)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_ (君子四戒) 1.
自見:見私不見公,見始不見終,見末不見本,見相不見理. (1)
做人不可獨斷(我看的都對),獨斷者看事物太主觀,亦淺見短視,則見之不真,所以不明. (2)
修道很重要的修養,修道的入門_克己. ‚修道的歸宿_無我. (3)
道理要融入生活中.講師敘述:日本人會將禮節、紀律、自尊,融入生活中,這是日本人的特點.雖然知道的不多,但能把所知道的在生活中顯現出來.日本島國,沒有天然礦產,有天然災害(地震、颱風),但日本是經濟大國,因為日本「人」厲害.講師另介紹圖書:日本原著「清貧思想」(註2),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 (4)
日本當時因物質享受飽和,但是人倫真空,一無所有.本書重點,勸告人們不要貪圖物質,要用自性與自然結合,將靈性復活,用靈性來主宰我們的生活,不要再用物質來主宰我們的生活.若用物質主宰生活,人們生活將很痛苦、很悲哀.使靈性接近自然,散發出靈性的光輝,不要再為名利、為物質拼命,不要成為物質的奴隸.所謂少私寡欲,正是此理. (5)
今天修道,入門要克己,歸宿要無我,以眾生為重.不要自見,不要自以為很會、很行.君子修道,心忌滿、才忌露、氣忌盛. 2.
(0:52:58)自是者不彰_ (1)
自是:我是人非,不信任人,這是私智小慧. (2)
修道不要自以為很會、很行,道在低處,要低心下氣,經常檢討自己,總覺得自己修的還不夠、還很差.要大成若缺,雖然已有不錯的成就,仍覺得有很多缺失.故大德者,常感到寸功未立,須孜孜矻矻的努力,所以覺得自己仍有很多缺失者,將來有很好的發展. (3)
感到有缺失、缺點,才會求進步;有缺失、缺點,所以還要再修;這樣才能達到完美. (4)
不彰:沒有人能信任(沒有人會聽你的). 3.
自伐者無功_ (1)
自伐:自誇其能. (2)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請參閱18道德經講義18-13-07;【大雅講義】) (3)
在道場上所作所為,無功無德,只是了愿而已,不用自誇自耀.六祖曰:「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
(4)
無功:非率性,不被認同及肯定.(∵起心即是妄). (5)
德是我們的本然行為,道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我們做事,無不為無為.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這個當下就是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沒有善惡對待的. 4.
(1:12:36)自矜者不長_ (1)
自矜:驕傲.自滿.__ [滿招損,謙受益] (2)
不長:因自滿,不再成長.
(3)
功名蓋世,無非大夢一場;富貴驚人,難免無常二字. (4)
不妄求,心安;不妄作,身安. (5)
事業要發展,家庭要平安,這是須要功德庇蔭的,好好修,守常才是永恆.
三、
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_ 1.
(1:24:15)其於道也_ (1)
其:自見、自是、自伐、自矜. 2.
餘食贅行_ (1)
餘食:吃飽之後,想再多吃,這是多餘的.
(2)
贅行:行李已夠,想多帶一點.(贅:多餘).(沒有幫助,多餘的負擔) 3.
(1:39:33)物或惡之_
(1)
惡:不接受. 4.
有道者不處_ (1)
有道:修心養性的人. (2)
不處:不追求、不執著.
. |
無凡不養聖 無聖凡不順 聖凡如意 福慧雙修 |
||||||||||||||||||||||||
(105分鐘) 6/17
參考: |
|
註1: |
台語 -臺灣講的閩南語 2. 一、成語、俗語、俚語的區別_成語是指在經書、史、子諸書內出現的詞語。 俗語也稱為諺語,是泛指一般市井流傳語
言,修辭略有字義及編排之美。 俚語:修辭漫無軌跡可尋,雖是一種鄙俗 的語言,但保有濃厚地方色彩。 3. 二、常用台語詞_幫忙 (逗腳手)、一瞬間(一目囁仔)、靜默
(惦靜)、稍微 (略略仔)、說謊 (白賊、嚎哨)、一起 (做伙、鬥陣)、亂跑 (趴趴走)、黑漆漆(暗嗦嗦)、同樣
(仝款)、休息 (歇睏)、不可以(未凍、未使)、落魄 (落衰)、突然
(雄雄、無張持)、吝嗇 (凍霜)、一點點(一屑屑仔)、扒手 (翦綹仔) 4. 敗家子 (了尾仔囝)、謝謝 (多謝、勞力)、幫助 (幫贊)、裝蒜 (佯生)(假仙)、翻臉 (起拂面)、神氣 (爽勢)、疲倦 (癉篤篤)、憂鬱 (鬱悴)、偏差 (走精)、稱讚 (呵佬 )”貧窮 (散赤
)、踮腳 (躡腳尾)、人妖 (半人娘)、鬼魅 (魔神仔)、反串 (改姑體)、鬼面具 (小鬼仔殼)、女婿 (囝婿)、瀟灑 (飄撇)、入贅 (招)、痲瘋 (癩哥)、記性不好 (無頭神)、雜貨店 (甘仔店)
(http://www.slideshare.net/mr850/ss-13887446) |
註2: |
《清貧思想》出版日: 心靈與自然契合 |
註3: |
虛靜: 1. 清虛恬靜。《文子·自然》:“靜則同,虛則通,至德無為,萬物皆容。虛靜之道,天長地久,神微周盈,於物無宰。”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通國身》:“夫欲致精者必虛靜其形,欲致賢者必卑謙其身。” 唐 李複言 《續玄怪錄·楊恭政》:“ 邯 問昔何修習?曰:‘村婦何以知,但性本虛靜,閑即凝神而坐,不復俗慮得入胸中耳。’” 明
唐順之 《吏部郎中薛西原墓誌銘》:“讀 老子 及 瞿曇氏 書,得其虛靜慧寂之説,不逆於心。” 2. 寧靜。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脯臘》:“脯成,置虛靜庫中,紙袋籠而懸之。” 朱自清 《論逼真與如畫》:“ 元 朝 倪瓚
的山水畫,就常不畫人,據說如此更高遠、更虛靜、更自然。”(資料來源:漢典) |
瞿曇: 1. 釋迦牟尼 的姓。一譯 喬答摩 (Gautama)。亦作佛的代稱。 宋 陸遊 《苦貧》詩:“此窮正坐清狂爾,莫向 瞿曇 問宿因。”《遼史·禮志六》:“ 悉達太子 者,西域 淨梵王 子,姓
瞿曇 氏,名 釋迦牟尼 。以其覺性,稱之曰‘佛’。” 2. 借指和尚。 明 張煌言 《過仙洞訪石田出荔枝為供》詩:“君自瞿曇我自客,相逢疑是嶺南時。” 清 方文 《水月庵同盛伯含宿兼呈退谷師》詩:“湖上相逢如夢寐,風前一笑兩瞿曇。”(資料來源:漢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