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講義

第三十五章

18-41-35

大雅講義 網http://www.jackwts.tw/

石朝忠點傳師 主講_ 41(本講義小字體謹供參考) n1.3

大 道 普 傳

首頁

佛 光 普 照

讀經典

法喜充滿

轉念頓悟

人間天堂

 

第三十五章(大象章)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

壹.         前言_(大象章)

1.       大象:大道.

(1)      (21)道之為物,惟恍惟惚(看不到,聽不到,也摸不到).兮,其中「」;兮,其中「有物.兮,其中「有精.精甚真,其中「有信.所以說沒有看到的,不能就否定它的存在.

(2)      道,雖非實質,却是實有.

2.       聖人留下來的宗教(五教),對人類有什麼幫助?在於靈魂不滅的探索. [另:另可參閱_14金剛經講義14-B之第一章第一節 ]

3.       .

講師介紹「前世今生(1)這本書,作者是美國醫學家魏斯.魏斯用催眠術,將病人(凱瑟琳患有焦慮恐懼症)推演至前世,才查出病人病因.魏斯自己之結論如下,他說_

(1)      不敢不信但是不得不信因為病人前世今生徘徊,生死輪迴共86.

(2)      對生死的確認.

4.     所以生是死的開始,死是生的延續.的期間與死後兩者加起來,才是一生的全體.故斷氣不是一了百了,而是沒完沒了.晝加夜才是一天的全景,不是日落,就是過了一天.

5.     很重要的是靠自我的修持將死之前一切罪過要消失,否則帶往來世.所以活著時要修好脾氣、毛病,不怨天不尤人,否則來世會更痛苦、更悲哀,這就是修道的重要,故要深知生死輪迴及靈魂不滅的道理.

 

6.       靈魂:

(1)      不能用科學解釋.

(2)      超出心智範圍.

(3)      超越人類的想像.

講師說故事:南美洲有位企業家雅各,有天發生車禍,不醒人事躺在地上,靈魂飄起來,看到醫護人員急救他,然後救護車將他送往醫院,此時有道亮光照臨,大宗師(仙佛)告訴他,你的命時辰未到,還要返陽,並告訴他以後之種種,當靈魂又回到身體,才感到因車禍受傷的疼痛.大宗師告訴他的種種事情,在他生命其間均一靈驗,其中最重要的話是_

˙在世間立過誠信誓約(如十條大)付出不求回報的人,這些人離仙佛的故鄉最近.

「所以這給我們一個啟示,這次大道普傳,好好修,好好把握,離故家園不遠了.

(4)    人來到世間,若對天賦的佛性要是未啟發未發露,這總是生命的迷失與遺憾.

7.     上天降道,明師一指,啟發我們的佛性,就是要給我們成佛.從現在開始,將聖人的道理,融入我們的自性中,照著道理實實在在做出來,慈悲、付出,道理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

8.     所有的聖人都是,勿神化,但是聖人在世間能經千錘百鍊,且能戰勝自己. 所以我們一樣要戰勝自己,不說是非,不批評,不貪不怨不,修道修心,天天自我檢討、自我反省.

9.     道德經分為上篇(1~37章)講道,及下篇講德,要先徹底了解道,才有能力去做德.

 

貳.      課文_ (0:41:27)

一、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_

1.        _ 執著專一拳拳服膺投入道中,好好守住道,來修道、行道.

2.        天下往_ (全天下人都來求道)

(1)      :要投入.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ㄈㄨˊ)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_

(a)    須菩提是解空第一,佛陀十大弟子之.其實我們也是須菩提,須要菩提自性,須要恢復菩提自性.(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b)    如果把金剛經看成2500年前,佛陀與弟子之間的對話,實在太遙遠了,跟我們沒什麼關係.

(c)    章句:應如是住,應如是降伏其心.(不貪不怨不)(降伏貪嗔痴之)

(d)    當知是人:在座的各位前賢.(後後五百歲:2500年後的今天)

(e)    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我們今天能在道中了,因為我們有很深厚的祖德、根基、佛緣,這三條件缺一不可.

3.        往而不害:投入道中,絕對無害.

4.        (0:54:37)安平太.

(1)      安:無事.   平:順利.   太:泰,昇華,超越.

[盈科而後進_ (2)]

 

5.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世間人要啟發上天賦給我們的佛性,要是沒有去啟發,總是生命的迷失與遺憾.全天下的人都要來求道,要來改脾氣、去毛病,要好好做人,這樣就無事、順利、安泰.所以能修道,真的要感謝天恩師德,感謝上天的照臨.

 

二、     樂與,過客止_

1.      _ 眼耳的享受.

(1)    五色令人目盲:表示在花花世界,是非不明.

(2)    五音令人耳聾:靡靡之音,擾亂、戕害自性.

2.      (1:06:21)_ 的享受.

(1)    五味令人口爽 _ 爽:差錯.

˙    天律不爽天律絕對不會有差錯的.(因果天律絲毫不爽)

˙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3.      過客止短暫的人生享受而已(:而已).(肉身的享受是短暫的)

(1)    殺生害命不要作,要.(人類經常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動物的痛苦上.如釣魚、鬥牛)

(2)    今生修道,要將今生的罪業去除掉,否則會帶往來世.

4.      樂與,會造成人生的大罪過,但只是短暫的人生享受而已.

三、     . (1:19:15)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_

1.      出口:闡述,介紹.

2.      淡乎其無味_

(1)    無味才是真味;無相才是實相.

(2)    妙行無,無住才是妙行有相相有相.

3.      視之足見無相.

(1)    仙佛讓你看到,表示這個仙佛能力有限.佛無相則無所不在,是千百億化身.

4.      聽之不足聞無聲.

[內聖的修持,才是根本]

5.        用之不可既_ 無窮盡.

6.      道無味、無相、無聲,但用之卻可無窮盡.因為放之則彌六合.(六合:宇宙)

´      相實相,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話說得好聽、動人,這個話是假的.所以今天在道場修辦「道」,要淡乎其無味,視之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盡.

.

無凡不養聖

無聖凡不順

聖凡如意

福慧雙修

12/16   (100分鐘)

參考:

 

1:

前世今生:內容簡介

一位聲譽卓著的心理醫師,也是備受尊敬的精神藥物學家,為何甘冒世人之大,大談生死輪迴?

一個深受恐懼症所苦的女子,為何在經十八月的傳統心理治療藥石效後,卻因催眠治療回到許多的前世而被治癒?

美國著名的精神科醫師,透過催眠治療的過程,使病人在前世今生徘徊,聆聽到生命輪迴的前世記憶與景象。魏斯醫師把這段心理治療的經過,以小說故事方式呈現故事發展引人入勝,是一本難得的好書。邀請讀者用真實的勇氣去閱讀。本書美國連續兩年的排行榜書,已譯成11國文字,挑起了人們對生死、輪迴的好奇與迷惑。中譯本問世後,成為備受宗教、媒體爭議的話題。本書令人震驚的是:一位接受二十世紀科學洗禮的精神科醫師,卻在治療一位女病人時,發現她的前世輪迴。魏斯鼓起勇氣,把這段心理治療的經過寫成本書,他說:「自從接完這個病人,我的生命全然改觀。」

作者簡介

˙魏斯Brian L. Weiss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博士,曾任耶魯大學精神科主治醫師、邁阿密大學精神藥物研究部主任、西奈山醫學中心精神科主任,目前在邁阿密執業,並帶領許多國內外的研討會,以及專業訓練計畫。

2:

*《孟子·離婁下》: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泉水遇到坑窪,要充滿之後才繼續向前流.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孟子·盡心上》

譯文
孟子說:孔子登上東山就覺得魯國小了,登上泰山就覺得天下小了,所以觀看過大海的人難以讚嘆一般的水,在聖人門下學過的人難以被一般言論所吸引。觀看水有方法,一定要看它壯闊的波瀾。日月有無比的光輝,小縫隙也能照射進去。流水的本性,充滿水坑就不會流走。君子之所以有志於人生的正道,彰明也就不會通達。

   科:通。《易·說卦》:其於木也,為科上《孟子·離婁下》:盈科而後進。這裡用為坎、坑之意。

3:

台灣諺語「還了債、起了家」:在台灣老祖先的看法中,認為有債務還是要先還清,未來才有可能把家業逐漸建立起來,所以才說出這句。

 

詩曰玄藏十字含妙機,天道無私救原兒;上下一貫三盤守,帝盼北辰極樂時.

身報身及化身,三身本來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成佛菩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