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講義

第六十章

18-66-60

大雅講義 網http://www.jackwts.tw/

石朝忠點傳師 主講_ 66(本講義小字體謹供參考) n1.1

大 道 普 傳

首頁

佛 光 普 照

讀經典

法喜充滿

轉念頓悟

人間天堂

 

石點傳師慈悲語:

1.        青陽、紅期是,是後得.現在白陽期證果,是由恩授記,且末後一著,是先得後.在白陽期要體認到的是定盤——  善惡分班、玉石分判.

2.      恩授記的殊勝天榜掛號、地府除名. 天恩授記也表示一定要好好,所以才會不斷的開班,讓我明白道理而道.迷昧眾生要找到大善知識,給我們示導見,給我們一個頓法. 頓:頓除心. 悟:入實相之理,不是在外相,是在理.

[另:石朝忠大德主講]

3.      定盤_

 

 

第六十章(大國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神;非其鬼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壹.         課文_ (0:12:45)

一.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神;非其鬼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_

1.    治大國,若烹小鮮_

(1)   大國_j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人性差異很大.  k在道場中成就眾生成佛、成大器,達超越境界.

˙     參班聽課要好好學道理,警惕我們道要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這樣就能將文字經(:是有形的,是死的)轉入自性經(:是無形的,是活的). (文字經Ü自性Ü乎四體)

(2)   烹:、煮、炒、炸的方法,調理食物.

(3)   人來到世間有未淨的罪業,一定要想辦法了斷.這個字,筆劃簡單內容複雜,認識不難,瞭解人則不易.人之生(:來到世間)過去世善業(:沒有善業是不能轉世為人的)未淨罪業.所以人具有善惡的基因,故以人而言,這個世界有苦、有樂.人受限短暫、無常、脆弱,這也是人生的無奈,所以有智慧的人一定會想辦法找到一個無形主宰,來輔助我們.我們今天求道、道,就是以道做我們的主宰,來輔助我們,如此就不受限於短暫、無常、脆弱的無奈,所以我們都是有智慧的.讓一個人成佛做祖,當然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不是簡單的事.

(4)   小鮮:小魚.

˙     經典借法(:本句借烹小鮮這個法)悟性(:成佛、成大器)性悟法捨.我們帶業往生,有無淨的罪業,雖然這次出世遇到大道應運,要消除罪業也沒那麼簡單,所以仍要借烹小鮮這個法,來成佛、成大器.

(5)   烹小鮮_

˙     u.小鮮體柔弱,若火候弱會將小鮮煎稀爛火候強會將小鮮煎焦黑.本句不是教我們煎魚,是告訴我們要成佛(大國)、成大器,不能太急也不能太慢,太慢會稀爛,太急會焦黑. 以外而言形要全體真,以內而言體真則.不管如何烹調、用何方法,一定要顧全自性.人性樸厚,成全人時,要謹慎要循循善誘,不能急也不能慢慢拖. (性純)

˙     v不碎爛. 煎小鮮翻動.成全人性不澆(1),要合性、要順性,不要標新立異、操之過急,要.

˙     w不失原味.煎煮任何東西,雖加有調味料,仍要能保有原味.個人道要不失自性,若失去自性,那道是無意義的,故如何一定要保有自性.

(6)   上述知,我們道很重要的是去其本無(:本性所無的,如七情六慾、五毒心:貪嗔痴慢疑),還其本有(:三綱五常、惻隱心、慈悲心). 佛土是我們本來故家園,如來是我們本來面目

2.    以道蒞天下,其鬼_

(6)   天下:道來說,將道在行住坐臥、舉手投足的日常生活中,顯現出來. 壇經:迷人口說,智者心行.迷昧者以為吃齋多久、求道多久,就是脩道的根據. 壇經:迷人口念,當念之時,有有非.

˙     以道蒞天下_ 真有道的人在世間的一切行為、言說,是以佛做你的主宰,要肯定自性佛的存在.明師一指,天恩授記,就是讓我們內在的上帝復活起來,使自性顯現出來,使自性佛常住在我自性中,六根是給自性佛使用的工具,佛眼、佛口、佛手、佛耳。身軀我們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不能決定生老病死).

˙     今天我們受明師一指,石破天驚,使我們的自性佛顯現,內在上帝復活. [參考_林前3:17_ 若有人毀壞神的殿,神必要毀壞那人;因為神的殿是聖的,這殿就是你們。(哥林多前書 第三章)] (故自殺是毀壞神的殿)

˙     凡係佛堂(:自性佛)  顛倒錯亂  祖師  罪容寬.找到自性佛的人,以道蒞天下.

(7)   其鬼人來世間帶有善業、罪業,不敢顯現出來的屬,如有人因其不正當行為被罵酒鬼、賭鬼、錢鬼.罪業鬼,善業、屬. 中庸_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個人若能自性發露,是不得了的,可達五眼六通.

˙     鬼:的、.譬如七情六慾、三毒、四相.將這些隱藏,不發露,謂之其鬼.(神:顯現)[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

˙     所以道要慎心物於隱微,遏意惡於動機.道放之則彌六合(:道通者,無所不能,做到十全十美.六合:東南西北上下),卷之則退藏於(:但並不顯現、不留痕跡).道者,無所不知,表現一無所知——  大智若愚.

3.    非其鬼神,其神不傷人_ 

(1)   非其鬼_ 非:不但.   神:所表露的行為. (:本身的缺失)

(2)   不傷人_不違背自性不傷害世人. 因為所表露的行為,光明正大,不違背自性,所以不會傷害到世人.

4.    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_

˙    聖人:從事聖業者.

˙    中庸:者培之,傾者覆._善願、好好在道者(:栽者),上天會給助緣(:培之);若是有名(:道之名)無實(:仍然貪嗔痴),非真道者,將覆之.在道中能、多了,消我我們冤欠. 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是什麼身分就做什麼事,不要勉強,不要做能力以外的事.

˙    豈知天緣絕,萬劫輪迴苦海中. (23)

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童子引至前禮拜。惠能曰:「惠能不識字,請上人為讀。」時有江州別駕,姓日用,便高聲讀。惠能聞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別駕為書。」別駕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惠能向別駕言:「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別駕言:「汝但誦偈,吾為汝書汝若得法,先須度吾,勿忘此言。」

惠能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初學,所以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

˙    道德經:生而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故我們在道場中,不念名聞利養,不貪功德利益.金剛經亦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住:執著. :示現),不應住聲香味法生心(聲:歌頌. 香味:供養. 觸法:身份、地位),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師尊:「一度貧.(可參閱18道德經講義18-52-46之篇尾3.(2)首頁)

˙    壇經:祖問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對曰:「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惠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    生而不平等,因為人有富貴、貧賤、壽、窮通、美醜、智愚等的差異,但是人的佛性並無以上之差異,所以在世間,人只有佛性是平等的.故我們在道場不評論富貴、貧賤、壽、窮通、美醜、智愚,惟求作佛不求餘物

二.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_

1.      夫兩不相傷_ 

(1)    夫:感嘆、期盼.

(2)    在道場兩不相傷,在道場尊重個人的佛性,且惟求作佛.

˙    千里訪明師_

2.      故德交歸焉_ 我們與天地、日月、鬼神、四時之德相交流,連為一體.我們今天道自性平等,大家都是一體的,不分你我、互相勉勵、互相祝福.好好參班研習經典,將聖人經典融入自性中,布乎四體.

.

無凡不養聖

無聖凡不順

聖凡如意

福慧雙修

 (102分鐘)  4/12

參考:

 

1:

:風氣刻薄,不樸實淳厚.

丗道澆灕_世道:社會風氣;澆:指人情淡薄。指社會上人情刻薄冷淡。

2:

豈知造緣絕,億劫輪迴苦海中._(不可毀謗天道)

3:

成、住、壞、空是指世界從形成到毀滅的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稱為一個「中劫」。每個中劫,有二十小劫」;四個中劫,為一個「大劫」。「劫」是梵語「劫」的簡稱,為計算時間的單位。由於時間太長,無法用年月日計算,所以用「劫」表示極長的時間。

世界有住壞空,人有生老病死,人的心念有住異滅。外在一切境界的生滅成壞,皆由心念的生住異滅所招感,內心和外境息息相關。體會一切無常的道理,有助於開闊心胸面對週遭的人事物,放下人我是非煩惱,積極創造因緣,把握每當下,及時行善,廣集福慧資糧。而了解心與境的關係,便明白想要轉境就必須先轉念,日常生活藉事磨鍊這念心,不為外境影響,日久功深這念心自然能作主自在。(資料來源:中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