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天論

19-17

大雅講義 網_ http://www.jackwts.tw/

 

大 道 普 傳

首頁

佛 光 普 照

讀經典

法喜充滿

轉念頓悟

人間天堂

 

[題解]

本篇論述了一系列有關自然的問題,認為“天行有常”,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認為決定社會治亂與人間禍福的是“人”而不是“天”,所以必須“明於天人之分”;認為人類可以“制天命而用之”,這種人定勝天的思想是前所未有的。 (資料來源: http://www.ziyexing.com/)

 

1.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故水旱不能使之饑,寒暑不能使之疾,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則天不能使之富;養略而,則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則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饑,寒暑未薄而疾,祆怪未至而凶。受時與治同,而殃禍與治世異,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於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

2.        不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謂天職。如是者,雖深、其人不加慮焉;雖大、不加能焉;雖精、不加察焉,夫是謂不與天爭職。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夫是之謂能參。舍其所以參,而願其所參,則惑矣

3.        星隨旋,日月遞,四時代,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無形,夫是之謂天。唯聖人為不求知天。

4.        天職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惡喜怒哀樂焉,夫是之謂天情。耳目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謂天官。心居中虛,以治五官,夫是之謂天君。財非其類養其類,夫是之謂天養。順其類者謂之福,逆其類者謂之禍,夫是之謂天政暗其天君,亂其天官,棄其天養,逆其天政,背其天情,以喪天功,夫是謂大凶。聖人清其天君,正其天官,備其天養,順其天政,養其天情,以全其天功。如是,則知其所為,知其所不為矣;則天地官而萬物役矣。其行曲治,其養曲適,其生不傷,夫是之謂知天。故大巧在所不為,大智在所慮。所志於天者,已其見象之可以期者矣;所志於地者已其見宜之可以息者矣:所志於四時者,已其見數之可以事者矣;所志於陰陽者,已其見之可以治者矣。官人守天,而自為守道也。

5.        治亂,天邪?曰:日月星辰瑞(1),是禹所同也,禹以治,以亂;治亂非天也。時邪?曰:繁啟長於春夏,畜積收臧於秋冬,是禹所同也,禹以治,以亂;治亂非時也。地邪?曰:得地則生,失地則死,是又禹所同也,禹以治,以亂;治亂非地也。詩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2)」此謂也。

6.        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也輟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矣,君子有常體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計其功。詩曰:“禮義之不,何恤人之言兮!”此謂也。

7.        楚王後車千乘,非知也;君子啜(ㄔㄨㄛˋ  ㄕㄨˊ)飲水,非愚也是節然也若夫志意修,德行厚,知慮明,生於今而志乎古,則是其在我者也。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錯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小人錯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故君子之所以日進,與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君子小人之所以相縣者,在此耳。

8.        隊木鳴,國人皆恐。曰:是何也?曰:無何也!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蝕,風雨之不時,怪星之黨見(3),是無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則是雖並起,無傷也;上闇而政險,則是雖無一至者,無益也。夫星之隊,木之鳴,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9.        物之已至者,人則可畏也:耕傷耘耨失歲(4)政險失民;田(ㄏㄨㄟˋ)惡,(ㄉㄧˊ)貴民,道路有死人,夫是謂人。政令不明,舉錯不時,本事不理,力不時,則牛馬相生,六畜作,夫是謂人。禮義不修,內外無別,男女淫亂,父子相,上下乖離,寇難並至,夫是謂人是生於亂。三者錯,無安國。其說甚爾,其(ㄗㄞ)甚慘,可怪也,而亦可畏也。傳曰:「萬物之怪書不說。」無用之辯,不急之察,棄而不治。若夫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婦之別,則日切磋而不舍也。

10.    (ㄩˊ)而雨,何也?曰:無何也,猶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然後決大事,非以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為文,而百姓以為神。以為文則吉,以為神則凶也

11.    在天者莫明於日月,在地者莫明於水火,在物者莫明於珠玉,在人者莫明於禮義。故日月不高,則光明不;水火不積,則暉博;珠玉不暏(5)乎外,則王公不以為寶;禮義不加於國家,則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國之命在禮。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好利多詐而危,權謀傾覆幽險而亡矣

12.    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與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與理物而勿失之也!願於物之所以生,孰與有物之所以成!故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  

13.    百王之無變,足以為道廢一起,應之以理貫不亂。不知,不知應變。貫之大體未嘗亡也。亂生其差,治盡其詳。故道之所善,中則可從,則不可為,匿則大惑。水行者表深,表不明則陷。治民者表道,表不明則亂。禮者,表也。非禮,昏也;昏大亂也。故道無不明,外內異表,隱顯有常,民陷乃去

14.    萬物為道一偏,物為萬物一偏。愚者為一物一偏,而自以為知道,無知也。慎子有見於後,無見於先。老子有見於,無見於信(ㄕㄣ) (6)。墨子有見於齊,無見於。宋子有見於少,無見於多。有後而無先,則群眾無門。有而無信,則貴賤不分。有齊而無,則政令不施,有少而無多,則群眾不化。書曰:「無有作好,王之道;無有作惡,王之路。」此謂也。(7)

.

無凡不養聖

無聖凡不順

聖凡如意

福慧雙修

 

參考:

 

1:

,即曆象也,古堯時作為璿璣玉衡以象天體之轉運,故謂之

璇璣:

1.       古時測量天文的儀器。亦作「璿璣」。

2.       北斗魁的第一星至第四星。

˙       璿璣(ㄒㄩㄢˊ  ㄐㄧ)古時測天文的儀器。書經.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或作「旋」、「璇璣」、「機」。

˙       玉衡古時飾有玉石用來觀測天文的器具。書經.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資料來源:漢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_

˙     七政,又稱、七緯,是古代中國人將、太白星(金星)、歲星(木星)、辰星(水星)、熒惑星(火星)、鎮星(土星)稱為五星,五星又稱五,加上太陽星(日)、太陰星(),合稱七。日月之外的五個天體也能用肉眼觀察到,中國古代以五行之說的「金木水火土」指涉這五行星。

˙     占在中國古代星占學上均十分重要。《易•系辭》:『天垂,見(現)吉凶,聖人之。此日月五星,有吉凶之,因其變動為占,七者各自異政,故為七政。得失由政,故稱政也。』 《尚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孔傳:『七政,日月五星各異政。』 孔穎達 疏:『七政,其政有七,於璣衡察之,必在天者,知七政謂日月與五星也。木曰歲星,火曰熒惑星,土曰鎮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

2:

注釋_[tài 音太]王:周王,即古公亶[dǎn 音膽]父,周文王的祖父,古代周族領袖。相傳他因、狄所逼,由(今陝西縣東北)遷至山下的周(今陝西岐山北),周族從此逐漸強盛。 荒:大。 <10>彼作:指王營建周都()

_《詩》:“天生高大的岐山,太王使它大發展;太王已經造此都,文王使它長平安。”(資料來源:http://www.ziyexing.com/)

3:

:又或然之辭。忽不可期也。《莊子·天地篇》若行而失道也

4:

《韓詩外傳》[西漢] 公元前180-公元前120_(Source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曰:「何謂人妖?」曰:「枯耕傷稼,枯耘傷歲,政險失民;田穢惡,貴民,道有死人;寇盜並起,上下乖離,鄰人相暴對門相盜,禮義不;牛馬相生,六畜作妖;臣下殺上,父子相,是謂人妖,是生於亂。」傳曰:「天地之災,隱而廢也;萬物之怪,書不說也。無用之變,不急之災,棄而不治;若夫君臣之義,父子之親,男女之別,切而不舍也。」《》曰:「如切如,如如磨。」

5:

暏:明;顯露:“珠玉不∼乎外,則王公不以為寶。”

6:

《繫辭傳》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ㄕㄣ).屈信相感而利生焉.(..1.)  (1)蠖之屈.以求信也.(..1.)

7:

《尚書洪範》上說:“不要任憑個人的愛好,要遵循君主確定的正道;不要任憑個人的厭惡,要遵循君主確定的正路。”說的就是這個。

(網路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