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經
佛道品第八 |
20-08 |
大雅講義 網址_ http://www.jackwts.tw/ |
大 道 普 傳 |
佛 光 普 照 |
|||||
研讀經典 法喜充滿 轉念頓悟 人間天堂 |
1.
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菩薩云何通達佛道?」維摩詰言:「若菩薩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 1.1 又問:「云何菩薩行於非道?」答曰:「若菩薩行五無間,而無惱恚;至於地獄,無諸罪垢;至於畜生,無有無明憍慢等過;至於餓鬼,而具足功德;行色無色界道,不以為勝。(註1) 1.2 示行貪欲,離諸染著;示行瞋恚,於諸眾生,無有恚礙;示行愚癡,而以智慧,調伏其心。 1.3 示行慳貪,而捨內外所有,不惜身命;示行毀禁,而安住淨戒,乃至小罪,猶懷大懼;示行瞋恚,而常慈忍;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示行亂意,而常念定;示行愚癡,而通達世間、出世間慧;示行諂偽,而善方便,隨諸經義;示行憍慢,而於眾生,猶如橋梁;示行諸煩惱,而心常清淨;示入於魔,而順佛智慧,不隨他教;示入聲聞,而為眾生,說未聞法;示入辟支佛,而成就大悲,教化眾生; 2.1 示入貧窮,而有寶手,功德無盡;示入形殘,而具諸相好,以自莊嚴;示入下賤,而生佛種性中,具諸功德;示入羸劣醜陋,而得那羅延身,一切眾生之所樂見;示入老病,而永斷病根,超越死畏;示有資生,而恆觀無常,實無所貪;示有妻妾婇女,而常遠離五欲淤泥;現於訥鈍,而成就辯才,總持無失;示入邪濟,而以正濟,度諸眾生;現遍入諸道,而斷其因緣;現於涅槃,而不斷生死。(註2)文殊師利!菩薩能如是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 2.
於是維摩詰問文殊師利:「何等為如來種?」文殊師利言:「有身為種,無明有愛為種,貪恚癡為種,四顛倒為種,五蓋為種,六入為種,七識處為種,八邪法為種,九惱處為種,十不善道為種。以要言之,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皆是佛種。」(註3) 2.1 曰:「何謂也?」答曰:「若見無為入正位者,不能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如是見無為法入正位者,終不復能生於佛法;煩惱泥中,乃有眾生起佛法耳!又如植種於空,終不得生!糞壤之地,乃能滋茂。如是入無為正位者,不生佛法;起於我見如須彌山,猶能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生佛法矣!是故當知,一切煩惱,為如來種。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 3.
爾時,大迦葉歎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快說此語。誠如所言,塵勞之儔,為如來種;我等今者,不復堪任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乃至五無間罪,猶能發意生於佛法,而今我等永不能發?譬如根敗之士,其於五欲不能復利。如是聲聞諸結斷者,於佛法中無所復益,永不志願。是故文殊師利!凡夫於佛法有反復,而聲聞無也。所以者何?凡夫聞佛法,能起無上道心,不斷三寶。正使聲聞終身聞佛法,力無畏等,永不能發無上道意。」 4.
爾時,會中有菩薩,名普現色身,問維摩詰言:「居士!父母妻子,親戚眷屬,吏民知識,悉為是誰?奴婢僮僕,象馬車乘,皆何所在?」於是維摩詰以偈答曰:「
. |
無凡不養聖 無聖凡不順 聖凡如意 福慧雙修 |
||||
參考: |
(資料來源: 靝巨書局維摩詰經的啟示) |
註1: |
啟示_菩薩之所以偉大,即在於肯在天上、人間、阿修羅、餓鬼、畜生、地獄等六道中,以喜悅的心,隨處均以教化眾生為己志,用盡各種善巧方便,使三惡途之眾生均能悔過循善,拔苦證道;使三善道之眾生均能離種種的煩惱,直證菩提,則處處均化為淨土理域了。 |
註2: |
現遍入諸道,而斷其因緣;現於涅槃,而不斷生死。_ 譯_為了方便度化眾生,菩薩發大悲願力,勇於在六道生死中與諸眾生結緣,善巧地度化眾生,自己則早已達乎斷除輪迴之因緣了。同時菩薩亦能表現於無餘涅槃,跳出生死圈外,卻時時在生死中不著生死,隨時隨機度化眾生。 啟示_菩薩以中道處世,故雖常住涅槃,而不斷生死;常在生死,而不離涅槃,自由自在,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
註3: |
譯_什麼是佛性種子呢?「(1)色身為眾苦的泉源,亦也是修成佛的根本。 (2)無明與貪受均是生死的根源,但有生死方有機會修道了生死,亦也是修成佛的根本。 (3)貪嗔痴三毒雖是不善法的根本,一但能斷之,三毒可化為戒定慧三學,亦是修成佛的要素。 (4)眾生不明真理。故將「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的四念住,妄執為淨、樂、常、我,形成了四種顛倒,然一旦能了悟,不再為四顛倒所顛倒,那麼亦是成佛的助緣了。 (5)五蓋: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惑。最易蓋覆我們的真性,亦是修定的障礙。一旦能衝破五蓋的烏雲,真性自然流露,即為成佛之種了。 (6)六入_即眼耳鼻舌六根,最易攀緣外物,亂了分寸。一旦利用它來成為聞法之媒介,則六根清淨,豈不亦為佛的種子嗎? (10)十不善道_身業(殺盜淫),口業(忘言、兩舌、惡口、綺語),意業(貪嗔痴),凡有所迷惑,即成纏縛,自然流轉於惡趣中。反之,若能行十善道,則成解脫,而為入佛種子了。」由上得知,凡一切礙道之見解及諸恆河沙般諸多的煩惱,只要能善加轉化,則煩惱形成一股推動力,能發菩提心,而成佛種了。 啟示_故「化煩惱為如來種」,積極的說明了「處處均是最佳道場」,全存乎一心罷了,能「轉化」則汙染即刻成清淨;障礙當下成階梯。絆腳石變成墊腳石,煩惱就是菩提。 |
(1)五蓋者,即五種的煩惱。蓋有 "蓋覆" 之義,也是煩惱的別名,因煩惱能蓋覆人們的心性,使不能生善法。 《法界次第》上之上曰:「通名蓋者,蓋以覆蓋為義。能覆蓋行者清淨心善,不得開發,故名為蓋。 (2)掉悔:掉,指心躁動不安;悔,於所作之事心懷憂惱;此二者皆為使心不安靜之煩惱,能障聖道,故稱蓋。合掉舉、追悔(惡作)二煩惱為一蓋,以能障礙定蘊,故稱掉悔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