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章句講義
傳十章(五) |
21-14-01 |
大雅講義 網址 http://www.jackwts.tw/ |
石朝忠點傳師 主講_ 第14集(本講義小字體謹供參考) (第十四堂課之一) n1.2
大 道 普 傳 |
佛 光 普 照 |
||||||||
研讀經典 法喜充滿 轉念頓悟 人間天堂 |
壹.
前言_ 貳.
課文_ (10)
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_ 殆哉:留在道場是一件危險的事.(殆:危險) (修道是看心,有些能力高的,不會助道.) (上次21-13-02第十三堂課之二結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音慢)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ㄩㄢˋ),過也。好(ㄏㄠˋ)人之所惡(ㄨˋ),惡人之所好,是謂拂(ㄈㄨˊ)人之性,菑必逮夫(ㄉㄞˋ ㄈㄨˊ)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1)
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_ ˙
唯:只有.憑各人的修持境界. 我們會近鄉情怯,越近老 ˙
仁:是儒家最高思想. 孔曰成仁,孟云取義. ˙
仁人:修道能以自性為主、以道為主、以老 ˙
不管你如何修道_ [乞食:另註:另可參閱_18道德經講義18-26-20;首頁
] ˙
放流之:去除三毒(:貪嗔痴)、脾氣、毛病,將自性沒有的放流之(:去其本無). ˙
迸:隔絶. 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蠻荒未開發的地方. (註2) _ 這不是在說人,是在說心性。 ˙
君子之道,闇(ㄢˋ)然日章_ 修心性無人知、無人聽,沒有展現出來;但可一天天改變自己命運. 小人之道,的(ㄉㄧˊ)然日亡_ 轟轟烈烈修外相,怕別人不知道(:的然),反而日日消失. n
你修的很好,用自己的自性在修的人,會考慮到自己不好的脾氣毛病,自己還存有貪嗔痴,要放流之,把這些自性所沒有的全部掃除,修道至今天好好的檢討自己,掃除了多少. ˙
不與同中國_ 千萬不要存在自己的心性中. 中國:自性中.(也就是說:不要把貪嗔痴、脾氣、毛病,留在自性中,這些不應該有的會干擾自性. 我們修道要專心一致、忠心耿耿、心地光明磊落. ˙
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_ 此謂:經文很明確(詳盡)地告訴我們. j仁人:真修實煉之人,自性做主之人. k愛人:接受天賦的本能,不用學就會的.如:三綱五常、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這些是天賦. l惡人:討厭干擾自性的惡習. 如:貪嗔痴……等. 所以不要忽略了心法真傳. ˙
所以我們要真修實煉,修至六根由自性做主,將貪嗔痴、脾氣、毛病,放流之,不要留在自性中(:不與同中國). (2)
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音慢)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 ˙
(0:27:06)見賢而不能舉_賢:天賦於人之本能.(天命之謂性) 人之初,性本善.每一個人,上天皆賦於三綱五常、五倫八德,我們出世就很厲害了,為何本性不能發露呢? 賢,天賦的本性—— 慈悲心、同情心、博愛、忠恕、幫助人,好的優點要舉(:用出來). 講經典,不離自性,若離自性,這個經典是死的,因為要心法真傳.求了道,自性復活. 你有孝順嗎?有.只是沒發露而已.因為你見賢不能舉. 你的內心有很好的優點,這是天賦給你的,好好的發露出來. ˙
舉而不能先_ 求了道,趕緊發揮天賦的本性.(在生時好好發露,不要帶到棺材裡面去) ◇
需:到底要.(必要) 須:一定要. (譬如本次畢業旅行需要多少旅費?須要$1500). ◇
看金剛經要看成釋迦牟尼佛在跟我們對話,所以須菩提是一定要菩提自性的人.我們是須菩提,因為我們修道一定要恢復菩提自性. 須菩提是解空第一,我們今天修道要解空,不可著相. 空無決定一切,如杯子、房子的空間,決定杯子、房子的大小、坪數.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
命(ㄇㄢˋ,音慢)也_ 對不起上天,怠慢. ˙
見不善而不能退_ 看到不善(:脾氣、毛病、三毒),不趕走,不放流之,不迸諸四夷. ˙
退而不能遠(ㄩㄢˋ,音願)_ 遠:永遠不在一起. 不好的脾氣、毛病、是非,不再有. 修道要唯仁人,放流之,用自性修. ˙
過也:修道很大的過失,再次的染塵,是對不起上天. 修道要不遷怒、不貳過.很多的過失,自己承當. (3)
好(ㄏㄠˋ,音浩)人之所惡(ㄨˋ,音物),惡人之所好,是謂拂(ㄈㄨˊ,音服)人之性,菑必逮(ㄉㄞˋ,音代)夫身_你若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災害必降臨到你的身上. ˙
(0:45:38)好人之所惡_愛人所討厭的. 惡人之所好_ 討厭人所愛的. ˙
是謂拂人之性_ 違背了人的自性. 拂:違背了. ◇
因為你錯誤的判斷,一時的好奇,染上惡習賭博、吸毒,這樣的疏忽,帶來一生一世的悲哀. ˙
菑(ㄗㄞ,音災)必逮夫身_ 菑:災,天災人禍. 逮:降臨.
(4)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_君子有光明磊落的路,我們今日要盡忠,好好修道,取信於人.若驕傲自大,必失掉,所以要實實在在修,修道要修至忠信.
◎商湯:「帝臣不蔽,簡在帝心」._上天派下來的人才,我不會不用,我愛才、惜才,上天看的很清楚.(堯曰篇) (註3) ˙
今我們都是上天派下來的,我們都是乘愿降世,要了愿還鄉.請壇經云:你若愿不能了,難把鄉還。所以各位好好記住,我們是來了愿的.在道場幫辦,毫無功德,只是了愿而已. ˙
修道驕傲,以為了不起,就起不了. 四、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 1. (1:12:08)生財有大道_ 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 (1)
生財有大道_ (2)
生之者眾_抓機會趕緊行功了愿. 食之者寡_ 在生活中少擔過. (行功都來不及,哪能還造罪過錯). (3)
為之者疾_ 行功了愿要把握住. 疾:快一點. 用之者舒_ 功德慢慢用. 舒:遲緩. (4)
則財恆足矣_ 財:功德. 恆:永遠. 足:足夠. |
無凡不養聖 無聖凡不順 聖凡如意 福慧雙修 |
|||||||
(80分鐘)
參考: |
|
註1: |
【詩詞賞析】 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北朝樂府
佚名《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注釋: 北朝(西元386年~西元518年)是我國歷史上與南朝同時代的北方王朝的總稱,其中包括了北魏、北齊、北周等數個王朝。但與南朝不同的是,北朝諸國的建立者大部分是北方少數民族,而並非漢族。 自西晉滅亡後,中國北方一直處於“五胡十六國”割據的混亂局面,直至西元三八六年鮮卑族拓跋部在北方建立起魏國後,北方才從脫離了東晉名義上的統治,使局勢逐漸安定起來。 在南北朝期間,由於歷代統治者都以佛教為國教,故而有許多廟宇及石窟造像流傳於世,其中敦煌千佛洞、雲崗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成為我國造像藝術寶庫之中的瑰寶。此外,南北朝的文學藝術更是有所發展,南朝時酈道元所著《水經注》、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的作品都成為流傳後世的經典之作。 |
註2: |
四夷:四處荒蕪之地. 迸_ (一)ㄅㄥˋ (二)ㄅㄧㄥˇ |
註3: |
◎ 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賚(ㄌㄞˋ),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 ´
堯說:「好啊!你這個舜。天命降臨到你的身上,讓你繼承帝位。如果天下都很窮困,你的帝位也就永遠結束了。」舜也這樣告誡過禹。商湯說:「至高無上的上帝啊,你在人間的兒子_我,謹用黑牛來祭祀您,向您禱告:有罪的人我絕不敢赦免。一切善惡,我都不敢隱瞞,您無所不知,自然心中有數。如果我有罪,請不要牽連天下百姓;如果百姓有罪,罪都應歸結到我身上。」周朝恩賜天下,使好人都富了。武王說:「我雖有至親,都不如有仁人。百姓有錯,在我一人。」孔子說:「謹慎地審查計量,週密地制定法度,建立公正的人事制度,讓國家的法令暢通無阻,復興滅絕的國家,承繼斷絕的世族,提拔埋沒的人才,天下民心都會真心歸服。」掌權者應該重視:人民、糧食、喪葬、祭祀。寬容就能得到人民的擁護,誠信就能使人民的信服。勤敏就能取得功績,公正就能使人民幸福。」 |
弓長師尊:「老老實實的人才,本本份份的修道,那才是上天最鍾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