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

;跋

23-00-03

大雅講義 網_ http://www.jackwts.tw/

 

自 性 自 渡

首頁

自 業 自 了

 

 

師入塔後,至開元十年壬戌(西元722年)八月三日夜半,忽聞塔中如拽鐵索聲,眾僧驚起,見孝子從塔中走出。尋見師頸有傷,具以賊事,聞於州縣。縣令楊侃,刺史柳無,得,切加擒捉。五日,於石角村捕得賊人,送問。:「姓淨滿汝州 人。洪州 開元寺,受大悲錢二十千,令取六祖大師首,歸海東供養。」守聞狀,未即加刑。乃躬至問師上足令韜曰:「如何處斷?」曰:「若以國法論,理須夷;但以佛教慈悲,冤親平等,況彼求欲供養,罪可恕矣。」守加歎曰:「始知佛門廣大。」遂赦之。上元元年庚子(西元760年)肅宗使就請師衣鉢歸內供養。至永泰元年乙巳(西元765年)五月五日代宗祖大師請衣鉢;七日,敕刺史楊緘云:「朕夢感『能禪師請傳衣袈裟却歸曹溪』,今遣鎮國大將軍劉崇景,頂戴而送。朕謂之國寶,卿可於本寺如法安置。專令僧眾,親承宗旨者,嚴加守護,勿令遺墜。」後或為人偷竊,皆不遠而獲,如是者數四。憲宗「大禪師」,塔曰「元和靈照」。其餘事蹟,係載尚書王維碑。守塔沙門令錄。

[(ㄓㄨㄞˋ)(ㄐㄩˊ)]

 

『跋』

六祖大師平昔所說之法,皆大乘圓頓之旨。故目之曰「經」。其言近指遠詞坦義明,誦者各有所獲。明教公,常讚云,「天機利者得其深,天機鈍者得其淺」。誠哉言也初入道,有感於斯。續見三本不同,互有得失。其板亦已漫滅,因取其本校訛者正之,略者詳之,復增入弟子請益機緣。庶幾學者得盡之旨。按察史雲公龍,深造此道。一日過山房,睹所編,謂得壇經之大全,慨然命工鋟梓為流通。使曹溪一派,不至斷絕。或曰,達摩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盧祖六葉正傳,又安用是文字哉。曰,此經非文字也。達摩單傳直指之指也。南嶽青原諸大老,嘗因是指以明其心。復以之明馬祖石頭諸子之心。今之禪宗,流布天下,皆本是指。而今而後,豈無因是指而明心見性者耶。問者唯,再拜謝曰,予敏,請書於經末,以詔來者,至元辛卯夏,南海釋宗寶跋

 

˙      佛在我的心中,「夜夜伴佛眠,還共起。」佛跟我起行住坐臥,因此 ??

眼:佛眼看佛景      口:佛口,講佛言。

耳:佛耳,聽佛音      手:佛手,做佛事。

.